清研文化 | 文旅赋能乡村振兴,这些要点值得关注→

在文旅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乡村旅游与乡村文化不断深化发展。文旅融合形成的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驱动力!

如何以文旅融合为契机,实现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在保护传承创新优秀乡村文化、丰富乡村文化产品和业态的同时,发展乡村旅游,提升乡村文化旅游品质、激发乡村活力,从而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繁荣、更好赋能乡村振兴发展,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重要问题。我们认为,文旅赋能乡村振兴,需要把握和关注以下要点:

深挖乡土文脉 筑牢文化根基

清研文化 | 文旅赋能乡村振兴,这些要点值得关注→

▲坐落于安徽宣城的查济村保存着较为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通过打造特色写生基地,带动乡村文旅发展,被誉为“中华写生第一村”

文化是根基,也是灵魂。我们发展乡村文旅,不能只满足于打造出风景优美的田园风光,一时的吸引并不能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乡村旅游要做出特色,第一要点便是对于乡土文脉的深入挖掘,只有深耕本土地域,深掘乡土文脉,再把跨界、多元、创新融合进来,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本地文化特色全面彰显出来,才能构成与众不同的乡旅景象。

一个地域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历史积淀和乡村景观,具体如劳作方式、乡风民俗、本土建筑、衣着服饰、历史典故、历史遗迹、名人故居、民间故事等等,都是乡村文化的重要构成要素。在开发中,要讲文化特色主题化、品牌化,并应用于村落的景观环境、建筑形态、文化演艺、文创产品等整个乡村大环境中,从而打造出乡村专属“文化IP”,为文旅兴村注入灵魂。

创造体验场景 提升互动参与

清研文化 | 文旅赋能乡村振兴,这些要点值得关注→

▲山东省沂南县马牧池乡常山庄村推出红嫂故事沉浸式体验小院,通过情景表演、讲述和媒体影像结合的方式,吸引游客观看或参与到演出互动当中

旅游的本质是一种差异化的体验,是一种心的体验。想要留住游客,增加游玩时长,扩大旅游消费,就要从增强体验感入手,在充分了解不同游客群体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借助VR、AR等新技术手段,引入沉浸式戏剧表演、快闪活动、民族竞技、农事体验、民俗仪式体验、特色美食品尝等方式,打造乡景、乡居、乡味、乡俗、乡乐(玩)、乡礼等系列产品业态,进而形成吃、住、行、游、购、娱的全方位场景式体验。

与此同时,要坚持“全域旅游”原则,即该区域内的所有居民充分利用这片区域的所有资源,为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时空的旅行体验。从而跳出传统旅游的束缚,将一片区域作为整体来建设。

促进产业融合 延长产业链条

清研文化 | 文旅赋能乡村振兴,这些要点值得关注→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按照多产业融合、多业态联动、多元文化创新的思路,规划建设宝森柠檬小镇,着力打造集“吃、住、游、购、采摘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度假休闲区

支撑乡村文化旅游发展的不是单纯的一产、二产或三产,而是以旅游业为纽带,以一产为基础,实现“接二、连三”,形成互融共推的“文旅融合产业”。多个地区强调的“农文旅融合”或“农商文旅融合”概念,就是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具体体现。

应将农产品加工销售、乡村游玩观赏、乡村餐饮住宿、文创产品消费等有效结合起来,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完善道路、住宿、餐饮、展览馆、停车场等产业融合的公共配套设施,加快三产融合,延长产业链条,实现乡村发展、农民增收。

集聚乡贤人才 强化智力支撑

清研文化 | 文旅赋能乡村振兴,这些要点值得关注→

▲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的李久太在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大水泊镇初家村发起“新村民”入驻计划,吸引了大量设计、艺术、文创等领域的青年人才扎根老村,为村子规划建设了采摘体验区、养殖体验区、田园体验区等,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推动乡村文旅发展,就需要“专业人干专业事”,通过集聚乡贤人才,为乡村文旅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依托原住民发展的乡村旅游才是活着的乡村,因此留住本地人才是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保留乡村温度的重要途径。当地居民、返乡青年、乡贤承载的乡情乡韵乡愁独一无二,可以为乡村文脉的传承与保留、旅游服务、项目投资等方面贡献重大力量。

另一方面,在就地孵化本土人才的同时也要“筑巢引凤”引进外来人才,吸引艺术家、建筑师、设计师、非遗传承人、新媒体人才驻村,推动资本、技术等资源流向乡村建设,让乡村成为乡土人才干事创业的乐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