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研智库 | 以柔性治理方式提升社区治理水平!

柔性治理是遵循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注重在平等信任基础上有效沟通,通过非强制和合作方式完成治理目标的新型治理方式。相较于传统治理方式,柔性治理更灵活有效、更能体现治理温度。城市社区是城市的最小单位,处于党同群众连接的“最后一公里”,做好城市社区治理工作意义重大。在推进社区治理创新,构建富有活力和效率的新型城市社区治理体系中,柔性治理大有可为。

树立柔性治理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城市社区治理首先要树立正确治理理念,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协同完成治理目标。城市社区柔性治理要树立满足社区居民美好生活需要、发挥社区居民主体作用的理念。


首先,树立满足居民美好生活需要理念。“人人享有”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在城市社区治理中就是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管理和服务,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坚持一切为了居民,是获得社区居民真心认可、支持配合的根本所在。树立满足居民美好生活需要理念,既要致力于满足社区成员公共安全、社会秩序、舒适环境、公共服务等共性需求,还要走好群众路线,深入了解居民实际情况,满足差异化、个性化需求,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

其次,树立培育居民主体性理念。共建共治是共享的基础,城市社区治理涉及居民生活方方面面,矛盾问题多、工作任务繁重,城市社区治理要注重培育居民主体性,并将其融入社区治理目标。通过主体性培育,提高社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认同感,增强社区居民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为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区治理共同体夯实基础。

健全民主协商机制

柔性治理的关键是在平等信任基础上的有效沟通。“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民主协商已被纳入社会治理体系,城市社区治理既要增强社区治理参与性、回应性、协商性,还要健全社区基层党组织、居委会、社会组织、社区居民等多元主体参与的民主协商机制。


一方面,多元主体有序参与是民主协商基石。要完善多元主体有序参与城市社区治理的制度化渠道,就是要回答好“谁来参与、参与什么、如何参与”等问题。在参与主体上,依照“人人有责、人人尽责”要求,最大可能创新组织群众、发动群众机制;在参与内容上,不囿于居民物质文化利益,还要在社区行为规范、居民文明公约等社区规则制定方面动员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形成共识、凝聚力量;在参与方式上,不仅要坚持民情直通车、座谈会、听证会、群众评议等既有参与制度,还要拓展诸如网上参与、人大代表票决为民办实事项目、选民议政代表参与基层工作等新型参与机制。也就是说,要最大限度地完善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的制度化渠道,为居民民主有序参与社区事务决策、民主监督社区治理运行提供制度支撑。

另一方面,制度化引导并保障协商结果有效落地。“涉及基层群众利益的事情,要在基层群众中广泛商量。”运用柔性治理思维进行民主协商,要建立多元主体间平等互动、信任合作的关系;协商要务实有效、灵活高效,主题不同、问题不同,协商机制和方式也应有所差异,做到小事简议、快事快议、难事众议;社区民主协商关键要搭建协商平台、创新协商机制。

善于用柔性治理方法

柔性治理最鲜明特征是使用非刚性手段。城市社区治理要将群众工作优良传统和新技术新手段结合起来,善于运用宣传教育、说服引导、心理疏导、树立榜样、邻里互助、人民调解等柔性方法,达到凝聚共识、提供服务、化解矛盾的治理目标。

一是用柔性方法凝聚共识。城市社区是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用思想理论、道德文化滋养感召社区居民,提升社区居民文明素养;通过社区宣传栏、宣讲、网络等生动灵活方式宣传社区行为规范和文明准则,形成社区共同价值准则基础;“一花开来百花香”,通过树立榜样,尤其是身边榜样的方式,用身边人讲好身边故事,营造好人文化、培养志愿精神;引导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培养社区共同体意识。

二是用柔性方法提供服务。城市社区治理归根到底是要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城市社区工作面广量大,只有充分发挥社会协同和公众参与作用,才能真正夯实治理基础。要注重发挥社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注重孵化培育社会组织、壮大志愿者团队,注重利用网上网下资源组织邻里互助。

三是用柔性方法化解矛盾。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是社区的重要功能。新时代城市社区治理要传承“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的“枫桥经验”,善于将柔性治理思维运用到社区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中。用好心理疏导、思想教育方法,通过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疏导机制,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亲善友爱的社会心态,积极预防矛盾纠纷发生。用好人民调解、说服教育方法,提供法律援助服务,充分发挥社区调解作用,妥善将矛盾纠纷化解在社区内部。

来源:学习时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