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北京市环境建设公众满意度调查研究项目

【项目背景】

1980年至今,北京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经济与社会的飞速发展对环境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为了进一步提高“四个服务”水平,建立长效机制,实现精细化管理,突出美化市容环境、改善生态环境、完善设施环境和规范秩序环境四大工作重点,加强从公众的视角评价城市环境管理工作,清研智库承接了首都城市环境建设管理委员会办公室项目,联合开展了首都城市环境公众满意度调查,加强从公众的视角评价城市环境建设工作,积极促进首善之区和和谐之都的建设,努力创建整洁、优美、舒适、便捷的宜居环境,实现人、自然、城市和谐共进。

【解决方案】

清研智库项目组在开展首都环境满意度调查时,选用入户问卷调查法对北京市16区的居民(包括城市和农村公众)进行调查,同时通过实地勘查获知调查区域环境卫生现状,查找各区域存在的问题。问卷围绕市容环境、生态环境、秩序环境和设施环境四个方面进行设计,同时考虑季节因素,结合各季度的热点事件,增加符合本季度特点的指标。

①满意度测评问卷采用标准的李克特五点量表,所采用的五级态度分别是:5分非常满意,4分满意,3分一般,2分不满意,1分非常不满意,按照国际通用惯例,对不同的选项进行赋值,即“非常不满意”赋值为20分,“不太满意”40分,“一般”60分,“比较满意”80分,“很满意”100分,即最高得分为100分。通过实际调查结果计算出具体的满意度分值。

②采取入户调查的方法,对于城市和农村分别开展,深入了解北京市各区环境建设的实际情况,获得公众满意度的一手数据。访问员在调查过程中直接观察环境建设工作的实际状况,例如社区垃圾处理状况、秩序管制力度等,具有较高的信度。

【项目成果】

通过调查研究,清研智库项目组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在理论方面,本研究通过六年的连续取样统计,纵向把握环境建设的动态,揭示了公众满意度变化趋势以及公众满意度周期性变化特征,发现环境建设短板,提出更加深入、具有针对性的整治措施。在实践方面,通过公众视角量化评估了城市环境建设,促进了科学监督管理;建立科学系统的评价体系,促进了环境建设对接公众需求;充分发挥激励效果,提高决策了支撑作用;彰显服务性政府建设,提高了公众参与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