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研智谈 | “互联网+”时代食品安全智慧监管模式探析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大数据”等新一代智能技术已逐渐成为增强政府监管与社会治理能力的新理念、新路径、新手段,这也为创新市场监管模式带来了新的机遇。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就是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运用数字化、信息化等技术手段,联合政府、企业和第三方的监管力量,将食品的生产、流通、销售、餐饮服务等全链条进行监管流程优化及再造,用数据的流通提升监管“生产力”,用“大系统、大数据、大平台”推动监管方式的转变和监管效能的提升。智慧化监管的核心思维是大数据思维和整体性思维,核心理念是共享与整合。食品安全智慧监管是面对“互联网+”时代新环境下的必然选择,是创新监管方式,推动食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清研集团食品安全研究团队基于国内食品安全智慧监管的具体实践,深入分析了“互联网+”时代食品安全智慧监管的六种模式、实践案例以及未来趋势,以期为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互联网+”时代食品安全智慧监管模式
顺应“互联网+”时代潮流,积极转变食品安全监管理念、监管思路和监管方法,运用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对食品安全监管模式进行完善优化,有助于填补传统监管模式的漏洞和空白,为加强政府监管提供有效保障,进一步维护公平有序的食品安全市场环境,保护舌尖上的食品安全。
在此背景下,各地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借助“大数据”技术支持,融合“智慧政府、智慧监管”理念,基于食品安全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管,从风险预警、生产流通、过程监管、投诉举报等方面多角度全方位地对区域食品安全智慧监管模式开展创新探索,力争食品安全监管无死角全覆盖,目前食品安全智慧监管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全流程监管—“互联网+信息追溯”
建设食品安全溯源监管平台,从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包装运输、流通、储存、销售,追踪食品形成和流通的整个过程,实现对市场流通商品的靶向性监督和追溯,正向可追溯至消费者,反向可追溯至上游供应商,通过信息化手段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进行管理。上海初步建成了以公众查询系统、企业追溯系统、政府监管系统为主的对食品全过程、全链条、全覆盖的信息追溯平台。(资料来源:上海市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
即时性监测—“互联网+风险预警”
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及时收集覆盖食品安全全链条的相关数据,以食品安全技术检验检测信息,稽查执法、抽检、日常监管发现的隐患信息,社会反馈信息搭建食品安全预警信息平台,实现信息的多向交互和广泛覆盖,分析识别风险,实现食品安全事件的预警防控,从根本上防范食品安全风险的发生发展。安徽六安依托市食安委工作平台采取“外部互联”、“内部互联”、“系统互联”三种模式常态化开展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交流工作。(资料来源:六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全方位防护—“互联网+明厨亮灶、阳光作坊、阳光车间”
借助视频监控和互联网技术自动收集并识别违规行为,实时接受监管部门和社会公众的监督,倒逼企业、餐饮服务单位履行主体责任,推动形成行业自律、部门监管、社会监督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浙江全面施行“互联网+阳光厨房、阳光作坊、阳光工厂”,运用数字化手段守好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资料来源:丽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精准化管理—“互联网+网格化监管”
依托统一的城市管理以及数字化平台,根据地理布局、属地和现状管理等原则,将管辖区域划分为若干个“格”,“网”由相邻数“格”联结,这些网格是政府管理的基层单元,每“格”中配备一名责任人,负责其中的经营行为监管和经济户籍管理,并对该网格实施全方位且动态的管理。山东淄博以网格化覆盖、信息化提效、智慧化赋能,在全市构建“1+N+X”(1个市场监管所+N个监管片区+X个城乡社区网格)食品安全网格化智慧化管理机制,形成了齐抓共管、高效协作、联动共治的食品安全治理工作新局面。(资料来源:淄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双风险管控—“互联网+信用监管”
建立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信用档案,科学评定企业食品安全风险等级并进行信息公示,同时推动食品风险分级与信用风险分类的有效衔接,制定专项诚信红榜和诚信黑榜,对投诉举报多、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有严重违法违规记录等情况的企业和个人,实行跨部门联合惩戒和守信激励,建立食品企业信用风险分类模型,推进食品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广东江门上线市县两级通用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系统,深入推行食品领域的信用监管。(资料来源:江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全社会共治—“互联网+投诉举报”
依托网站、APP、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使公众可以投诉举报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食品安全问题,积极参与到食品安全监管之中。同时在网站、APP、微信公众号上定期发布监督检查的情况、食品安全知识、食品安全法律政策等信息,切实拓宽公众获取食品安全信息以及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渠道,充分发挥公众监督的作用,引导全社会共治共享食品安全。垦利借助“食安垦利”微信公众号畅通了公众投诉食品安全相关问题的渠道,并与智慧监管投诉受理平台相连,利用信息化技术完善了食品安全的事后监管。(资料来源:东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互联网+”时代食品安全智慧监管模式成效及瓶颈问题
各地在食品安全智慧监管的具体实践中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运用数字化、信息化等技术手段对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创新进行了大量探索尝试并积累了不少经验,然而客观来讲,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工作实践中逐渐显现出监管信息碎片化、监管系统衔接不畅、企业和公众主动性不强等瓶颈问题。表 “互联网+”时代食品安全智慧监管模式成效及瓶颈问题
“互联网+”时代推进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发展的建议
基于当前实践中的瓶颈问题,清研集团对于食品安全智慧监管的未来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构建“政府主导、企业自治、公众参与”的多元共治共享模式。以监管主体多元化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抓手,依靠政府、企业和第三方的监管力量,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化等技术手段,实施科学化、精细化和靶向化的监管,健全激励机制,并融合各种社会化媒体,主动推送食品安全信息,加强“智慧食安”科普宣传,构建“政府主导、企业自治、公众参与”的多元共治共享模式。
二是打破信息孤岛限制,建立统一的信息化数字“监管云”平台。建设自上而下、部门横向联通、纵向贯通的食品安全智慧监管数据云平台,明确数据共享的内容、范围与标准,解决之前监管信息碎片化、监管数据资源分散、监管系统和平台设施不统一的问题,推进平台之间的信息共享共治、联合惩戒。
三是加强信息安全管理,挖掘数据应用。加快构建智慧食监信息安全应急防护体系,针对信息的重要程度实行信息安全等级预防机制。充分发挥大数据模型的作用,强化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餐饮服务单位的重点环节领域和重点产业风险预判预测和数据动态分析,为政府部门制定监管计划与决策方案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
参考文献
[1]江童.“互联网+”时代下广西食品安全智慧监管研究[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9(04):80-86.
[2]余学军.“互联网+”时代食品安全智慧监管策略研究[J].食品工业,2018,39(08):244-246.
[3]丁彬.政府食品安全智慧监管模式的优化[D].华东政法大学,2020.
[4]李强,段敏,刘朴真,黄蓉,臧南南.食品相关产品质量安全智慧监管体系的构建思考[J].食品工业科技,2022,43(19):1-6.
[5]刘鹏,钟晓.智慧监管真的智慧吗?——基于地方政府食品安全监管改革的案例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57(02):28-39.
撰稿 | 栗僡澶 清研集团城乡建设和资源环境研究部研究员
编辑 | 陈泽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