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研智观 | 智慧环保十佳创新案例发布

智能资源环境管理

自然资源是有限的生存资源和生产资料,人类活动、非法侵占、过度开采、污染、自然灾害等,都会对自然资源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科技化、数字化、智能化的管理方式,能够将被动抢救自然资源转为主动预防、改善、保护的态势,实现国家“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倡导的深入贯彻。

当前,我国自然资源管理模式已从传统的人力调查统计模式快速发展为信息化管理模式,海量基础数据与调查统计数据的积累,也将为即将到来的全面数字化、智慧化自然资源管理打下基础。

01 热点聚焦

从“数字”到“数治” 院士建言智慧国土建设

数字化如何助力国土空间治理?2月20日,“国土空间数字化治理和智慧国土建设”院士专题报告会在重庆举行,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行”在渝主要活动之一,来自中国工程院的10余位院士和10余位资深专家围绕国土空间治理的最新发展,“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背景下的重庆市国土空间数字化治理特点进行研讨和建言。

“国土空间治理就是探索如何科学合理可持续地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郭仁忠院士在《国土空间治理的理论和技术创新问题》专题报告中表示,我国提出到2035年,全面提升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这意味着对国土空间治理的认知需要转变,范式需要重构。郭仁忠表示,以5G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与通信技术发展,将极大地影响和改变国土空间利用、保护、研究的方式乃至理念。他认为,大数据中心、实景三维中国、数字孪生城市本身并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一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它将支撑未来数字经济、支撑自然资源管理、支撑社会治理手段和治理模式转型。

“国土空间的认知、管理和优化需要真实有效的信息及科学理性的规律作为支撑。”吴志强院士指出,世界正步入数字时代,数字智能技术将进一步赋能国土空间的规划感知、学习和迭代升级。(新浪科技)

2022环境互联网创新大会发布智慧环保十佳创新案例

2月11日,2022环境互联网创新大会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大会发布了成都市大气污染AI小尺度精准溯源、泸州市“绿芽积分”、深圳市宝安区区域环评“智能选址”服务系统、滕州智慧环保平台、延安市生态环境信息化管理平台、大型企业集团智慧环境管理平台助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蓉江新区智慧环保综合管理系统、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智慧决策平台 V1.0、福建省碳市场综合服务平台、湖南省生态环境公众参与平台等10个智慧环保创新案例。

近年来,各级生态环境部门积极应用互联网技术手段,逐步打破信息孤岛、数据烟囱,实行智能管理、科学决策、精准治污,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各级生态环境部门通过建立和应用综合服务系统、环境监管系统、智慧决策平台、公众参与平台,回应了公众诉求,满足了公众期盼,保障了公众权益,为推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强大动力。(中国环境报电子报)

02 政策解读

国办:切实加强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转移等跨区域联防联治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布关于深入推进跨部门综合监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强调切实加强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转移等跨区域联防联治。

深入推进跨部门综合监管,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监管效能的重要举措,但目前一些地区一些领域仍然存在监管责任不明确、协同机制不完善、风险防范能力不强以及重复检查、多头执法等问题。为此,指导意见要求,对涉及多个部门、管理难度大、风险隐患突出的监管事项,建立健全跨部门综合监管制度,强化条块结合、区域联动,完善协同监管机制,提升监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指导意见强调,2023年底前,建立跨部门综合监管重点事项清单管理和动态更新机制,在部分领域开展跨部门综合监管试点,按事项建立健全跨部门综合监管制度,完善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协同监管机制。到2025年,在更多领域、更大范围建立健全跨部门综合监管制度,进一步优化协同监管机制和方式,大幅提升发现问题和处置风险能力,推动市场竞争更加公平有序、市场活力充分释放。(生态中国网)

2025年北京市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供水设施体系

《北京市推进供水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年—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日前发布。根据方案,到2025年,北京市将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供水设施体系。

方案指出,到2025年,北京要持续推进城市公共供水水厂及管网建设,全面建立市、区、乡镇、村四级水源保护体系。海淀区、丰台区、门头沟区、昌平区四个地表水厂将在三年内建成投用,日供水能力将超过1000万立方米。此外,目前,北京市城镇供水管网总长约1.9万公里,城镇管网漏损率低于9.5%,较2012年的14%下降了近5个百分点。未来三年,城镇管网漏损率将力争降到8%以下。(央视网)

03 实践动态

北京:东直门城市生态岛软硬件再升级

2月21日,北京市东城区城市管理委员会、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街道办事处与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小康幸福工程办公室在京联合举办“科技助力新时尚,文化引领新生活”东直门城市生态岛新启暨2023年垃圾分类宣传活动。

北京市东直门城市生态岛始建于2020年,是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投资,由北京市东直门街道建设和管理的集大件垃圾拆解转运、垃圾分类宣传于一体的功能性设施,在垃圾分类工作推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22年,在北京市科委的支持下,生态岛的软件、硬件都得到了全面提升。东直门城市生态岛在保留原有功能的基础上,加装了太阳能供电、风力发电展示、3D沉浸式体验厅、科普直播厅、互动式培训室、垃圾分类全流程手工壁画及广场和背景墙等功能设施。使生态岛在垃圾分类、科普宣传、生态教育等方面的传播能力又上了一个新台阶。(中国环境)

环境数字化管理、蔬菜全天候生产……你对植物工厂了解多少?

天寒地冻,北京翠湖智慧农业“植物工厂”里却温暖如春。环境数字化管理、水肥一体化操作、蔬菜全天候生产……置身其间,39个品种的大果番茄、樱桃番茄长势旺盛,10万平方米种满种严,宛若一座科技感满满的“番茄森林”。进入采收期后,这里生产的新鲜番茄受到市场欢迎,工人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植物工厂,是指通过设施内高精度环境控制,为植物生长提供适宜的光照、温度、营养等要素,实现在完全工厂化条件下进行农作物全年连续生产的高效农业生产方式。我国植物工厂起步相对较晚,但在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推广方面取得快速发展,目前已有商业化植物工厂250余座,是名副其实的植物工厂大国。此外,我国在植物工厂节能等领域已处于领先水平,LED节能光源创制、光温耦合节能环境控制、营养液栽培、智能化管控等技术的推广利用,为植物工厂的快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人民日报)

04 国际视角

迪拜市政府推出智能检查程序以实现有效的环境监测

迪拜市政府启动了一项智能检查计划,该计划将按照国际标准规范进行更准确的环境监测。该程序旨在通过使所有设施和项目的监测程序自动化,符合实施环境监测所需的规格和特点。这将有助于优化保存检查数据和记录所需的时间、精力和成本。

智能检测程序具有许多功能,使监控过程更便捷。它通过查看检查摘要来提供所有数据,包括计划、进行中和已完成的检查访问。检查清单也根据各环保部门的环境检查要求设计,以确保报告的质量、准确性和效率,特别是检查报告将保存在系统中,以便在需要时易于参考。

该计划提供对工业和服务设施及开发项目数据的访问,便利修改其详细信息和联系数据,增加任何新的设施或项目,为系统中的所有检查员安排年度检查计划,以及输入和重新设定后续检查计划或紧急访问的可能性。(Gulf News Report)

05 数据洞察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获批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正式获批,这为示范区的规划建设治理提供了基本依据。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范围包括上海市青浦区、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全域,约2413平方公里。

《总体规划》明确,示范区将依托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推进跨区域一体化空间协同治理;聚焦三地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共同建设太浦河、京杭运河清水绿廊,统一示范区环保排放标准,三地城镇污水收集处理率要达到100%。《总体规划》还提出,示范区将促进绿色低碳发展,以河湖田镇村融合的水乡单元为空间载体,推动存量用地布局优化,着力扩大蓝绿空间,到2035年,河湖水面率不低于20.6%,森林覆盖率大于12%,绿色交通出行比重提升至80%。此外,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打破地域限制,要求三地共同严守资源安全底线,不搞集中成片、大规模、高强度开发建设,不走建设用地规模扩张的老路。在坚守耕地保护、生态保护、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等安全底线管控的基础上,到2035年,示范区规划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803.6平方公里以内,较现状建设用地减少15.7平方公里。(央视网)

生态环境部通报2023年1月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2月20日,生态环境部通报了1月环境空气质量状况。生态环境监测司有关负责人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1月,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74.3%,同比上升0.9个百分点;平均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5.4%,同比上升2.3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为5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8%。

1月,全国优良天数比例同比增加0.9个百分点,但重污染天数比例也同比增加2.3个百分点,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共出现564天重污染,同比增加了239天,主要是重点区域跨年持续重污染过程、春节期间烟花爆竹燃放以及沙尘天气同比偏多等三方面因素共同影响导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