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研智谈 | 智慧政务赋能,让政务服务和城市治理更加精准高效

智慧政务是指通过运用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效整合各政府部门的信息、资源,从而有效提升政务服务效率、政府监管水平的一种手段,是数字政府建设的重要途径。

智慧政务的优势

2022年6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积极推动数字化治理模式创新,提升社会管理能力”、“持续优化利企便民数字化服务,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等内容,对于智慧政务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持续进步,以及各地政府对于数字政府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智慧政务在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政务服务、加强社会治理等领域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智慧政务的发展特点

一是“一网通办”、“一照通办”、“一件事一次办”、“跨省通办”等各类政务服务应用场景不断完善,企业群众办事的便利度水平越来越高。广州市积极推行“云窗口”智慧政务新模式,通过5G、远程视频等技术手段,整合不见面、非接触、云端批的方式,依托“智慧政务晓屋”等实体自助终端,办事企业及群众只需通过微信小程序扫码预约,即可办理本地及全国近两万个服务事项。

二是“一网统管”让城市治理更加精细化、智慧化。通过利用实时在线数据和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科技,及时、精准地发现问题、研判形势,从而以相对最小的成本、最高的效率,落实应对措施,提升城市治理水平。2021年,上海城市运行数字体征1.0版正式上线,接入了全市50多个部门的198个系统、1000多个应用,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城市运行中的风险和隐患。在“线上”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后,“线下”紧密协同,加快处置,将风险、损失降到最低。

三是政府办公实现“一网协同”。通过对职能部门的内部流程、跨部门的横向流程及上下级之间的纵向流程进行再造,部门间办事流程进一步优化,机关内部办事愈加高效。东莞市推出的全市政务综合应用办公平台(东莞政务OA),全面整合各级各部门政务信息系统,实现与省电子公文交换系统、政务微信的一站式接入,满足政府机关内部和跨部门、跨层级的协同办公,形成标准统一、互联互通、数据共享、业务协同的服务体系,提升办公效率。

智慧政务发展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当前,智慧政务的发展还面临着顶层设计不到位,导致系统缺乏统一规划;部门、区域和主体的协同问题尚未彻底破解;政府部门间数据壁垒尚未完全打破;平台治理存在技术至上主义倾向;面临安全风险挑战等等一系列问题。下一步,智慧政务应从以下几方面发力,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的精准化、便利化水平。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逐渐完善相关技术标准。持续推进智慧政务在信息系统建设、数据利用、应用场景等方面标准的制定,同时,加大智慧政务标准的推广执行力度,提升智慧政务建设的统一性、规范化。

二是稳步提升数据共享水平。加强各级政务部门政务信息资源目录、政务数据供需对接清单的编制,推进政务数据共享清单化、目录化管理。在此基础上,界定各部门的数据共享权责,进一步打破信息流通壁垒。同时,注重建立数据动态更新机制,确保数据质量可靠、更新及时。

三是不断推动数字技术深度赋能。加强与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企业的合作,以群众需求、企业诉求为导向,持续探索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场景,不断优化智慧政务系统,提升政务服务的高效化、智能化水平。

四是破除技术至上主义倾向。对于智慧政务赋能的城市治理,大数据提供的只是“参考答案”,归根结底是一种技术手段,是一种工具理性而非价值理性,决策者在参考大数据结论的同时,还应结合市场化手段、工商管理技术、社会化手段等,提升城市治理效果。

五是进一步强化信息安全保密。一方面,建立权责清晰的智慧政务安全管理机制,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在重视智慧政务带来的智能化、一体化成效之外,更要重视智慧政务的合规可靠性;另一方面,围绕基础安全、平台安全、业务安全和应用安全等多个领域,提升安全技术水平,强化政务系统“防护罩”。

撰稿 | 王燕宇 清研集团能源电力研究部研究员

编辑 | 李姝敏

图片 | 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