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智慧城市如何发展?

“智慧城市”在国内经过数年发展,在行业内部已经积累了众多实践经验和落地案例。2021年是“十四五”开篇布局之年,也是新基建重点发力之年。5G、物联网、工、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引领相关综合解决方案朝着走深向实、协同布局、社会与生态共赢的方向发展,为智慧城市进一步建设带来新的机遇。

1 宏观背景与现状

从2008 年开始,中国智慧城市的发展探索经历了智慧城市探索期、智慧城市调整期、智慧城市突破期、智慧城市融合期等几个阶段。智慧城市的服务对象、服务内容非常广泛,但核心主线是利用“新IT”提升城市服务质量。

中国智慧城市的发展历程

中国智慧城市的发展从2008年起,综合政策引领、技术进步、产业推进等因素,可划分为4个主要阶段(图1-1)。

中国智慧城市快速发展的原因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城镇化速度快速提升,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了前提。同时,快速城镇化之后城市管理面临的诸多问题又急需通过智慧城市建设来缓解,最后通过政府的顶层设计和政策推动,智慧城市在中国广泛部署,成为推动中国城市良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2 中国智慧城市的内涵

中国智慧城市的基本定义

中国智慧城市概念最初由住建部提出,随着智慧城市的实践和认知不断变化,2014年,国家发改委从数字化与技术角度认为:智慧城市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

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的新导向

在2020年以来的疫情冲击下,智慧城市在实践中经受了考验,也暴露了不足,后疫情时期,智慧城市建设在创新协同、为民服务、数据共享、产业赋能、安全保障、绿色低碳等方面都出现了新的发展导向。

中国智慧城市新内涵

沿着智慧城市的新导向,智慧城市内涵得到丰富与延伸,当前我们认为:

“新IT技术+全程服务”是智慧城市的新抓手:智慧城市在依靠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以增加配套的全程服务来帮助技术落地,促进城市发展。

“数字空间+现实空间”是智慧城市的新落脚点:新技术的应用拓展了城市建设与管理的范围,进入智慧城市建设新时期,不仅需要谋划现实空间的管理,也需要对新产生的数字空间进行管理。实现实体空间与数字空间联动,共同推进城市发展。

“普惠民生+生态和谐”是智慧城市的新目标:智慧城市整体上需要达到城市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相互协调的目标,居民即用户,城市即平台,实现城市经济转型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居民的智能服务相统一,使得人与自然更加协调发展。

“低碳环保+绿色发展”是智慧城市的新焦点:城市化进程为城市带来了人口、资源、产业等的高度集聚,同时也导致了资源能源消耗与碳排放的高度集中。为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态环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低碳节能与绿色发展成为了智慧城市的新焦点。

3 智慧城市整体框架

相比传统型城市,智慧城市利用新I打破设备、组织间的数据孤岛,基于“端-边-云-网-智”的技术架构实现智慧出行、智慧安防、智慧社区等多领域的融合服务。因此,智慧城市的建设不仅是云计算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更应整合软硬件资源,考虑包含设计、实施、运营、维护在内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为公众提供更便捷智慧的新服务(图3-1)。

总体规划层

总体规划层是城市集体智慧的集中体现,包括发展定位、建设规划、实施保障、组织合作四大部分(图3-2)。

发展定位是城市根据自身条件、竞争环境、需求趋势及其动态变化,在全面分析有关城市发展的重大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复合效应的基础上,科学筛选城市定位的基本组成要素,合理确定城市在政治、产业、经济分工合作中的定位、面向未来发展的基调、特色和策略。建设规划是对发展定位的具象化,是融合城市多主体意见,对智慧城市建设预期的全面长远的发展计划与具体规定。智慧城市建设规划具有先进性、整体性、时效性、开放性等特征。

实施保障是推行建设规划过程中所必需的政策、资源、人才、产业等一系列与其相匹配的保障措施支持,是建设规划落地的关键。

政府、企业、公众三大城市主体的组织合作,目的是在实施保障外,借助政府、社区、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元组织的智慧、技术力量,通过外包、众包等合作方式高效连接城市关系,为城市构建要素联动、交叉立体的高效智能服务体系。

技术实施层

在技术实施层,智慧城市需要的不再仅是独立的硬件设备或者软件应用,而是包括物联网设备、智能应用在内的“端-边-云-网-智”体系化技术架构。技术实施层是智慧城市的“智慧”基础,分为“端、边、云、网、智”五层结构

(图3-3)。

目标效用层

智慧城市建设是内涵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方面,包括社会管理智能化、国民经济信息化、环境维护自动化和生活服务便捷化等内容4。经由政府统筹、市场运作,智慧城市通过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改变城市内主体间的交流方式,对包括公共服务、城市安全、工商业活动等各类需求做出快速、有效的响应,实现治理高效、服务便民、产业发展、生态和谐的目标效用(图3-5)。

4 中国智慧城市的未来展望

治理思路改变

–从“城市数字化”到“数字化城市”

智慧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将会催生城市治理在技术和范围上的整体变革,这种变革将可能深化并触发城市管理体制与机制的革新。

未来,智慧城市将从城市数字化发展到数字化城市,整个城市在数字领域形成“数字巨系统”。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脉络依次为工业经济、数字经济、智能经济。其中,数字经济对工业经济能起到带动作用,并由此诞生了工业数字化、工业互联网、数字孪生工厂等。当前中国社会致力干发展数字经济,数字经济包含数字化、互联网和物联网、数字孪生三大阶段。智能经济对数字经济也会起到推动作用,比如通过智能装备实现自我数字化,通过 Al网络、Al扫描形成数字孪生。虽然是巨系统,但只要抓住其主要矛盾,做好长期演进就能更好做好智慧城市的顶层规划和实施。

阶段重点改变

–从“建设智慧城市”到“运营智慧城市”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逐步走深向实,智慧城市除继续下沉外,其具体运营方式以及在运营中的如何实现自我革新,将成为“重头戏”。

一方面,智慧城市投资将会继续加码。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如物联网、环境传感器、全光网络、5G全覆盖、人脸识别与物体识别摄像头、智能抄表、车联网等将是智慧城市的重点投向。同时,智慧城市投资将会从物理延伸到数字世界。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将不再只是道路、高架桥、水电等,而是承载了城市管理的信息基础设施,这些信息基础设施将与物理基础设施逐步实现物网融合。另一方面,伴随着科技设备的井喷,针对科技设备和数字空间的设计、运营、维护、培训、管理等全流程服务成为重点,如何用好智慧城市将会是下一阶段的重点任务。

互动形式升级

–从“人与人的联接”到“万物互联

万物互联场景下,万物发声,智慧城市的交互性也将迈上新台阶,各要素之间形成互动新生态。

未来,随着智慧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将有更多垂直领域应用,从人与人的连接,进化到万物互联。比如,医疗行业的健康平台可以在城市医院、疾控系统、社保中心、药店等系统中进行数据互通,从而可以及时分析判断城市中市民的健康状况,制定出城市的健康发展政策并进行重天传染疾病应急指挥。比如,城市生态平台可以对城市环境传感器终端、卫星数据、气象数据、环境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判断,并分析城市的生态质量;也可以通过复杂科学管理手段,分析环境生态数据,预判雨季城市内涝点并及时做好灾害防范。比如,城市信息平台可以实时分析城市内公共事件的群体反应状况,并及时采取应急措施。

来源:人民网财经研究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