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研智谈 | 下好文明城市创建“三步棋”,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文明是人类进步的代名词。生活因文明而美好,城市因文明而美丽,历史因文明而迭代,时代因文明而进步。文明城市创建并非文明与城市的简单叠加,而是让城市在发展中逐步散发文明之光。其过程自然不是事关文明创建类工作纯粹、单一的推进,而是多角度、全方位、体系化、全面性的推进。其涵盖范围之广,涉及程度之深,可见一斑。因此,必须下好文明城市创建“三步棋”。

下好城市环境整治“基础棋”

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城市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国家发展实质上是一座座城市发展的合集。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城市现代化的基础性地位无可撼动;而在城市现代化的道路上,为每一户家庭构建良好的、能够满足现代化日常活动的城市生态环境更是基础中的基础。这同样也是文明城市创建体系中最为基础的一步,但同时也是最难完成的一步。

那么,如何下好这步“基础棋”呢?实践出真知,数年文明城市创建经验表明,城市环境整治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协调和把握人与环境的关系。人不仅能够根据自身生产、生活需要改变周围环境,还能根据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身生产、生活习惯,从而适应环境。城市环境治理的关键就在于后者。

首先,需要从居民日常需求入手,推进精准整治。详细且深入地了解不同年龄段居民生活、工作、社交、消费等日常必需,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针对不同年龄段居民不同需求,规划实施不同整治措施;其次,需要从环境整治本身入手,将整治放在台面上,增强居民体验感、认同感。进一步变革整治方式,以更公开的方式进行环境整治,让居民从看得见、听得到向愿意看、想要听转变,切实体验到、感受到、享受到整治成果,让居民从心底认可整治工作;再次,需要从居民思想观念入手,增强宣传内容吸引力,拓展宣传范围覆盖面,改变居民不文明观念。需多角度切入居民思想,立足居民本身,多角色、多方式柔性劝导居民自觉爱护环境卫生。只有这样才能全面且深入地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构建,进而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奠定现实的环境基础。

下好精神文明创建“关键棋”

促进物质与精神相协调

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城市环境的改变只是基础,城市精神的变化才是关键。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深刻阐释过物质与精神的关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亦是如此。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物质文明的发展程度决定着精神文明的发展程度,而精神文明的发展程度又反作用于物质文明发展本身。同时,精神文明还具备相对独立性,在物质文明客观、永恒的发展过程中,精神文明的发展程度并不会完全与物质文明保持一致,或落后、或优先于物质文明。无论何种情况出现,都将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只有当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程度相当,彼此协调之时,城市乃至整个国家才会和谐、稳定。

可见,下好精神文明建设这步棋尤为关键。不仅有利于在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过程中动态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还能为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有利条件。

那么,如何下好这步“关键棋”呢?纲举目张,执本末从。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体系建设,它包含了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方面,渗透在整个物质文明建设之中,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都有所体现。回归本质,精神文明建设归根结底就是为了提高人的素质,引导人们对自己的主观世界自觉地进行改造,从而提高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

为此,需要从组织制度上,强化系统性观念,站在整体性视角谋划布局,以提高人的素质为导向,突出关键重点,精准制策施策,靶向聚力发力;还需要从宣传教育上,广泛开展“强国复兴有我”“学四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精神文明创建相关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润物无声地将文明理念送到百姓身边,送进居民心田;更需要从城市文化上,立足优秀文化,注重文化内涵,发掘城市文化潜质,彰显城市精神特质,以软实力的提升来增强城市吸引力。

下好人民积极参与“长远棋”

创造人类文明的新形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也是社会的主体。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一种人类文明新形态,追求的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整体文明素质、文明程度的进步和提升。这必然需要国家和社会中的每一个个体文明素质、文明程度的进步和提升。

然而,国家(社会)与人民(个体)之间存在一个双向奔赴的关系,两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一个国家(社会)所散发出来的特质往往是在这个国家(社会)的每一个人民(个体)生产、生活等社会活动的综合表现,国家(社会)的兴衰由生活在这个国家(社会)的人民(个体)的社会活动所决定;而国家(社会)的发展究其根本在于为身处这个国家(社会)的人民(个体)创造更好的、能够促使自身自由而全面地发展的条件。

因此,只有下好坚持人民的主体性地位这步“长远棋”,让人民充分享受到发展带来的成果,才能充分调动人民参与的积极性,进而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正所谓,被动改变远不如主动求变。一味地牵引人民向前走,单纯认为所做即为人民所要,迫使人民走向文明城市创建乃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被动面,不如变被动为主动,确立人民作为社会主人公的地位,坚持人民至上原则,深入人民群众,进一步了解人民所思、所想、所欲、所求,始终如一地站在人民立场上,思人民所思,想人民所想,欲人民所欲,求人民所求,积极引导人民广泛参与到文明城市创建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让人民成为城市、社会乃至国家的建设主体。

综上,创建过程不仅需要从城市表面入手,下好城市环境治理“基础棋”,通过对城市环境问题的整治,精准、细微地改善整个城市的环境;还需要从城市核心入手,下好精神文明创建“关键棋”,通过推动精神文明创建,变革整个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深入、长效地改变整个城市的精神面貌;更需要从居民积极性入手,下好人民积极参与“长远棋”,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热情主动参与其中,从根本上改变被动创建的局面。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城市乃至国家的现代化进程,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撰稿 | 张世璟 清研集团公共服务研究二部研究员

编辑 | 陈泽玺

图片 | 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