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研智谈 | 智慧手段赋能集中供暖

“又是一年寒冬季,叶落风霜吹满地”。随着11月初的大风降温,气温骤减,北京市政府采取了积极措施来应对即将来临的严冬,北京市已于11月7日零时全市正式供暖,不知道您家的暖气现在热了没有?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供暖质量的要求也与日俱增,北京市的供暖历程也从上个世纪的烧锅炉、高污染、不过百万平方米的供暖面积,到现在得科技赋能探索推行地热、再生水等绿色新能源供暖、全市集中供热达到10.47亿平方米,我们可以感到所有“供暖人”为首都做出的努力和贡献。

集中供暖为何不热?

北京市作为超大型都市,供暖无时无刻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供暖不热”这个问题也成为了每个冬季群众和政府最为关注的民生问题之一。北京市今年通过“冬病夏治”等工作方案切实解决了大量的市民供暖不热诉求。目前北京市集中供暖不热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部分老旧小区因基础设施老旧。楼体保温层脱落破损,导致供暖后保温效果差、室内失温快。再如老楼楼道内不保温的单层玻璃也会一定程度上影响供暖效果。因此暖气不仅要“烧的热”,还要“留的住”。

二是供热管网出现老化。一些地区的供热管网建于上个世纪,“年过半百”的他们有的开始出现老化、损耗、漏水等问题,导致热能在传输过程中损失较多。这不仅浪费了能源,也影响了供暖效果。老化的管道需要更频繁的维修和更高的维护成本,而这些问题也可能导致供暖系统的不稳定。

三是一些使用者不规范使用的问题。有的居民可能为了自家方便,对供暖管线进行了违规的改造,这就有可能导致从供暖管网中抢夺了更多的热量,“热了自己、冷了邻居”,甚至因为改造的不规范,对管道内的进回水路产生了破坏,影响了一栋楼的整体供暖效果。

供暖不热治理变“智”理

供暖不热是个复杂的问题,还有其他多种多样的原因,让每家每户温暖过冬也是每个“供暖人”奋斗的目标。我们相信随着城市智慧化城市的建设与发展,供暖不热的治理工作在将来会伴随着以下思考变为“智”理。

智能温控系统

智能温控系统是提高供暖系统灵活性的关键。传统的集中供暖系统通常采用集中式控制,无法满足不同居民的个性化取暖需求。引入智能温控系统,居民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应用或其他设备实时调整室温。这种系统可以根据居民的生活习惯学习,预测用户的取暖需求,实现更加智能、个性化的温控。同时,系统可以实时监测温度数据,及时调整供暖设备的运行状态,避免因系统过热或不足而导致的取暖问题。

大数据分析

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引入可以帮助监测和预测供暖系统的运行状态。通过实时监测温度、能耗、管道状态等数据,系统可以自动检测异常,并预测潜在故障。大数据分析还可以用于优化供热系统的运行策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系统可以识别出一些潜在的问题和优化空间,为供暖系统的升级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人工智能优化

运行人工智能算法的应用可以进一步优化供暖系统的运行。通过结合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可以根据不同的气候条件自动调整供热设备的运行参数。这种智能化的运行方式可以提高系统的能效,减少能源浪费。同时,人工智能还可以实现智能化的故障诊断和维修,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例如,系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和模型优化来提前预测设备的故障,并提供解决方案,减少停电和不热的情况。

智能化管网监测

智能化管网监测是解决供暖不热问题的重要手段。通过引入传感器和监测技术,系统可以实时监测供热管网的状态。这包括管道温度、压力、流量等参数的监测。通过及时发现管道老化、漏水等问题,系统可以采取预防性维护措施,避免由于管道问题导致的不热情况。智能化管网监测还可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确保供暖系统的稳定运行。

清洁能源应用

推动清洁能源在供暖中的应用是解决环境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增加天然气、地热等清洁能源的比例,减少对燃煤等传统能源的依赖,有助于改善空气质量,降低碳排放。智慧化手段可以用于监测清洁能源的使用情况,并优化其在供暖系统中的应用,以实现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取暖。例如,系统可以根据天气预报和清洁能源的供应情况,智能调整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实现最佳的环保效益。

用户反馈机制

建立用户反馈机制是智慧化手段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智能化平台收集用户的实际体验和需求,政府和供热公司可以更好地了解用户对供暖系统的满意度和不满意之处。这有助于及时调整和改进系统,提高用户满意度,同时也增加了系统的透明度。用户反馈可以包括温度满意度、服务响应时间、费用合理性等方面。

撰稿 | 李卓然 清研集团社会发展研究部研究员

编辑 | 陈泽玺

图片 | 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