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研智谈 | 林业碳汇下经济与生态的共赢

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球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具有吸收并固定二氧化碳的功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森林被赋予了更为深刻的新内涵,“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现在应该再加上一个‘碳库’”。党的二十大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这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为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促进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具有重要意义。林业碳汇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和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也将为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绿色发展、绿色投资、绿色生态的新模式、新路径。

何为林业碳汇

所谓林业碳汇,是指通过植树造林、森林管理、荒漠化治理等措施,利用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从而降低温室气体浓度的过程与机制,是被国际认可的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具有成本低、效益好、易施行的特点。

林业碳汇

林业碳汇下的生态价值转化

林业碳汇助力乡村振兴

林业碳汇相关政策的实施,真正做到了工业补偿农业、城镇补偿农村、排碳补偿固碳,给农民带来了真金白银的收益。随着吃林业碳汇“螃蟹”的第一批项目分红发放的落实,林业碳汇在振兴乡村、共富发展上的优势逐渐放大,潜力也再次被激发。2022年四川宜宾竹林碳储量达1986万吨,年可实现竹林碳汇91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竹林碳汇开发潜力巨大,当地村民逐步实现了从“以前砍竹子挣钱”向“现在种竹子挣钱”的转变。

同时,林业碳汇也为具备森林资源优势的贫困地区突破了资源陷阱,调动了内部资源,吸引了政策资源。西藏基于自身的森林资源优势,在我国各级政府和西藏自治区领导的不断推进下,在根据西藏实际情况并吸收其他省份的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同时结合全国碳排放宏观规划,2016年颁布了《西藏自治区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实施方案》,为西藏未来林业碳汇产业的发展指明了目标和方向。至此,西藏成功搭上林业碳汇的“顺风车”。

宜宾长宁县护林员争相传阅碳汇交易票据

林业碳汇推动生态价值的转化

林业碳汇交易推动“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这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论的具体实践。如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是我国目前保持最好、面积最大的集中连片国有林区。位处我国最北端,森林覆盖率高达78.39%,森林面积8.37万平方公里,活立木总蓄积10.33亿立方米。按照每生长1立方米林木,平均吸收固定约1.8吨二氧化碳计算,该地森林碳储总量约为18.9亿吨。其每年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碳元素约为2300余万吨,折合成二氧化碳为每年近8500万吨,相当于吸收了内蒙古自治区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67%。如此庞大的“储碳库”,不仅是呼伦贝尔的最佳生态产品,更是呼伦贝尔的绿色财富宝库。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克一河森工公司索图罕林场碳汇林

林业碳汇的各地实践

北京市—林业碳汇助力冬奥

作为首都,北京始终走在应对气候变化和林业碳汇工作前列。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两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建设,北京累计增加绿化面积200多万亩。2021年,全市森林面积达到85.27万公顷,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9.29%,森林覆盖率达到44.60%,森林资源年碳汇量840万吨,可中和280万俩私家车1年的总碳排放。同时,北京首个“碳中和”主体公园—温榆河公园·未来智谷的建成,对展示清洁能源和低碳科技、开展低碳科普宣传、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助力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起到了积极作用。经过多年的发展,北京形成了规划科学、标准齐备、项目规范、监测到位的林业碳汇工作体系,并推广森林经营固碳增汇技术与碳汇营林技术。2022年,通过测算,将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产生的共计53万吨碳汇量捐赠北京冬奥组委,为实现冬奥碳中和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撑。

温榆河公园·未来智谷一期

“十四五”时期,北京将通过增加绿化资源总量、提升绿化资源质量两大“增汇行动”,推广节约循环技术、发展低碳绿色产业、降低行业碳排放水平三大“减排行动”,强化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林草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三大“适应行动”,以及完善林业碳汇管理体系等措施,预计到2025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5%,全市森林蓄积量较2020年增加400万立方米,全市林地绿地资源年生态碳汇量增加到1000万吨。实现生态碳库容量继续扩大,生态空间质量和综合服务功能稳步提升,生态系统恢复力和生命力持续增强,林业碳汇智慧管理体系更加完善,区域协同绿色低碳发展取得新突破,基本完成全市林业碳汇交易机制的构建,全民参与增汇减排社会风尚稳步形成。

浙江安吉—竹林妙变“碳库”

安吉县获批2022年度全国首批林业碳汇试点。该县立足竹资源优势,以竹林碳汇工作为切入口,不断加强竹林经营碳汇项目、碳汇计量监测、竹产品碳足迹研发和数据平台建设,不仅发挥了竹林在减缓全球气候变化、提高林业碳中和能力中的重要作用,还将显著实现林业增效林农增收,促进共同富裕。做好竹林碳汇文章,安吉县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自2010年以来,该县先后建成了全球第一座毛竹林碳通量观测系统、全国首个竹林碳汇展示馆、全国首个县级竹林碳汇收储交易平台,并开发完成全国首个CCER竹林经营碳汇项目,构建了林地流转—碳汇收储—基地经营—平台交易—收益反哺的全链体系,实现竹林碳汇“可度量、可抵押、可交易、可变现”。

安吉县建成全球第一座毛竹林碳通量观测系统

淮南市—多措并举推进林业碳汇

淮南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多措并举推进林业碳汇工作,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一是科学开展绿化,提升碳汇增量。通过加强林木良种培育,选育和推广高固碳树种,深入开展高质量农田林网建设“618”三年提升行动计划,全市完成人工造林22348.8亩。二是做好两防工作,降低碳汇流失。通过实施森林防火网格化管理,加强野外用火管控、早期火情处理、防扑火专业队伍和信息化建设,全力以赴减少森林火灾导致的碳泄漏。同步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突出抓好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三是加强项目储备,推进碳汇开发。依据《碳汇造林项目方法学》《森林经营碳汇项目方法学》等林业碳汇项目开发方法学,储备林业碳汇项目8个,涉及森林面积42709亩,为林业碳汇项目开发奠定基础。

淮南市碳达峰碳中和专题培训

林业碳汇的发展重点

持续强化森林碳库的“压舱石”作用

坚持目标导向,围绕森林固碳增汇减排,打好三大“组合拳”,从“扩、增、固”三个方向进一步提升森林的碳库效益。其中,“扩”为大力推进科学绿化,坚持把提升固碳增汇能力作为森林培育的重要目标,进一步扩大森林面积,增加碳库容量;“增”为着力提升森林质量,增强森林的碳汇功能和碳储量,持续提高森林生态系统质量、稳定性和“碳库”增量;“固”为巩固和保护现有森林的碳库存量,减少森林碳损失和碳排放。

完善管理体系

一是完善林业碳汇的经济效益管理体系,提供公开透明的交易市场环境,调动公众参与林业碳汇经济交易的积极性。二是完善林业碳汇监测体系,如在全国范围内开设碳汇监测样点,进行监测调查,建立或完善相关基础模型、基础参数库和数据库,定期开展计量监测工作并向社会发布,不断修订监测标准、改进监测手段、更新监测设备、完善监测技术,提高监测结果的科学性。三是完善林业碳汇交易项目的实施管理体系,对项目开展、操作以及实施程序进行系统性总结和归纳,不断完善林业碳汇相关制度和规则,探索科学、高效的林业碳汇经济交易市场。

数字赋能,全民共享

在发展林业碳汇的契机下,凭借互联网的“传递性、自由性、实时性、交换性、共享性、开放性”等特点,积极利用5G、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建立林业碳汇信息共享机制和信息化管理平台,开设林业碳汇经济发展网站,可为公众提供有效、多元化信息,促使全民参与林业碳汇。

北京市林业碳汇项目综合管理平台

在“双碳”背景下,林业的机遇主要体现在林业碳汇、发展高质量林业产业等多个方面。抢抓、深挖林业碳汇的行业发展机遇与市场价值,积极在林业碳汇交易上先行先试,科学稳妥推进林业碳汇开发项目也将逐步成为热点课题。

撰稿 | 秦杏宇 清研集团园林绿地研究部研究员

编辑 | 陈泽玺

图片 | 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