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研智谈 | 基层经济普查数据质量控制

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是党的二十大召开后开展的首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对摸清经济社会发展家底,全方位了解新时期经济运行状况和经济发展新变化、新特征具有深远意义。而数据质量是经济普查的生命线,是检验经济普查工作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

基层经济普查数据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基层经济普查数据是制定全国规划、完善宏观调控的基础,科学、准确的基层经济普查数据,不仅能够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而且能够为统计信息的科学合理化收集给予较大的支持,从而为社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进一步优化和升级产业结构。因此,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和提升基层经济普查数据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清研集团在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项目实践中发现,基层普查机构在筹备准备、清查登记、数据处理等阶段都面临错综复杂的大量工作,只有把握普查工作的实质,抓住基层普查的关键,才能切实提高普查数据的总体质量,使普查数据更具权威性,使经济普查更好发挥其效能。

基层经济普查数据质量的影响因素

普查对象的配合度

清查工作过程中,较多清查对象尤其是非一套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配合程度较低,填报清查表时心存顾虑,不愿积极配合、如实提供经营数据,较大影响了普查数据质量。一是不信任。一些清查对象对经济普查的认知度不高,加之各类诈骗信息的影响,出于对安全性与保密性的顾虑,对普查员上门登记有明显的不信任感,某些对象多次拒不配合。二是有顾虑。实行定额税制的小微企业和个体户对营业收入等指标比较敏感,担心“露底露富”、“秋后算账”而增加税费负担,从而导致不报、少报、瞒报、乱报。三是难查准。小微企业会计核算基础较薄弱,未开票数据难以采集,财务报表没有真实反映经营状况,数据存在不同程度失真。而一些个体户无原始经营账目记录,数据填报较为随意,准确度不高。

普查队伍综合素质

一是业务能力参差不齐。多数普查员都是临时选调或者招聘的,非行业专业人员,短期内全面理解普查指标、完成纷繁复杂的数据采集、报送、处理等工作存在一定的困难,实际登记过程中也较难第一时间识别错误信息并校正。同时,由于普查登记时间紧任务重,普查人员无法花太多时间处理数据质量问题。二是人员队伍不稳定。一方面,大部分普查员都是身兼数职的基层工作者,一些普查员因工作量大、难度大等问题,出现中途停工现象。另一方面,经普工作时间跨度大,两次普查登记间隔时间较久,人员稳定性不高,正式普查登记前需大幅调整搭建普查队伍,较难进一步提高队伍素质,影响普查登记质量。

部门数据整合力度

一是部门数据共享不全面。税务、市场监管、民政、编办等部门所提供的数据有限,多是一些较为基础性的信息,且相互之间未实现互联互通,较难从不同单位获取相对完整的数据。二是部门数据更新不及时。存在大量已关闭但未注销、已注销但未清理的单位,以及名称等信息已变更但未更新的情况,导致部门底册数据失准,增添工作量,拉低正常填表率。三是部门参与度较低。一方面,一些部门相对被动,不能完全理解经济普查所需的数据和指标,没有主动提供相关资料。另一方面,各部门的参与感主要体现在前期清查阶段提供清查名录资料,整体来看还是统计部门“单打独斗搞普查”的格局,未达到高效联动的效果。

提高基层经济普查数据质量的方法探索

加强宣传,增强普查对象配合意识

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结合传统媒体打造经普宣传圈,利用微信、微博、抖音等平台,以图解、动画、短视频等方式创新宣传形式,紧跟热点“蹭流量”,提高宣传力度和有效性。结合区域特点开展特色活动,深入社区和企业,落实落细宣传工作。增强法治宣传,强调普查对象配合普查的责任和义务,明确参与普查的方式和流程,消除普查对象的思想顾虑,提高对普查的认知和配合度,促进普查工作顺利开展,确保源头数据质量。

强化选聘和培训,提升普查队伍素质

一是拓宽选聘渠道,优化队伍结构。一方面,强化政府行为,统筹协调,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选调具有一定财会基础的人员充实到普查队伍中。除此之外,还可以招募大学生、企业统计和财务人员,或聘用专职网格员,将经济普查工作与网格化服务相结合,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优化队伍年龄结构,既需要熟悉操作、吸收快速的年轻普查员,也要有经验丰富的老普查员。二是加强培训,提升综合素质。加大培训力度,充分利用正式普查登记工作前的空档期进行强化培训,做到培训指导贯穿普查全过程。强化培训深度,结合实际情况细致研学不清楚的指标,加强区、镇、街经普办相互间的联系,互相借鉴、解决问题。三是注重培训考评,保障培训效果。培训结束后组织统一测试,及时消化知识、检验培训质量,确保合格上岗。

强化部门联动,实现有机配合

一是充分发挥基层经济普查领导小组的作用,加强统计部门与各部门的沟通联系,形成工作合力,科学配置普查资源,实现部门统计、综合统计和社会统计的结合与协调,推动信息共享。二是主动上门取数,挖掘信息资料,通过各部门的数据要素掌握普查对象的实际经营情况,以及对接各大互联网平台,充分利用好互联网数据,快速获取全面真实的信息,形成可靠的普查数据库。三是强化部门资料收集和比对,在清查和普查登记的全过程进行部门数据的补充和核实,确保新增、季节性经营等单位应统尽统。动态化更新普查数据,提升衔接度,持续、不间断地比对分析,尽量消除因调查对象不配合等情况带来的源头数据误差,严格把控数据质量。

加强监督审核,做好数据质量控制

加强对镇街工作的监管督查,保证辖区内普查工作按时保质完成。向相关部门调取数据,坚持逻辑审核与经验评估相结合。切实做好即采即审即传、交叉互审,保证数据不重不漏,把好数据获取与审核的第一关。抓好分专业审核,采取抽查方式对普查数据进行评估验收,遇到问题及时查明原因,同时进行核查与校正。认真开展事后质量抽查,准确评估经济普查数据质量。贯彻执行自查、互查、议查、抽查、复查工作,严格把控普查数据质量。

撰稿 | 韩君 清研集团江苏子公司研究员

编辑 | 陈泽玺

图片 | 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