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研智谈 | 无痕公园,引领公园游玩新风尚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旅游逐步成为了大家重要的一种生活方式。每逢节假日,各个公园人满为患,极大的挑战了公园的环境卫生处理能力。节日一过,新闻上“某某景区垃圾遍地”的报道屡见不鲜,发人深省。为了解决这一窘迫状况,无痕旅游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自2020年北京市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分类伊始,北京市园林绿化部门就旗帜鲜明地提出“无痕公园”建设概念,积极探索有效形式,推动无痕生活走进千家万户。

北京无痕公园的建设现状

无痕公园,实际上是垃圾分类在公园建设管理服务上的应用。“无痕公园”来源于国外的“无痕山林”理念,即“Leave No Trace”,简称LNT,旨在提醒人们在自然中活动时,关注并身体力行地保护与维护当地的生态环境。2011年这一理念作为自然教育项目被引入国内,开始在国内扎根。早在2018年冬奥会筹备期间,北京市就已经在全面推行“无痕山林”的理念。

2020年6月,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印发《北京市公园生活垃圾分类指导意见》,首次明确提出积极推进“无痕公园”。并从三个方面对无痕公园建设进行分解,一是在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等自然类公园,要将生活垃圾分类与“无痕山林(LNT)”行动、“自然北京无痕游”结合起来,对入园游客发放可降解垃圾袋,提示游客将游园中产生的垃圾带回门区,在工作人员指导下分类投放,减少园区内垃圾桶设置,实现“无痕游园”;二是在城市公园的园区或园外固定场所建立适度规模的堆肥场,通过堆肥将枯枝落叶、碎草变废为宝,实现园林绿化废弃物“无痕化”处理;三是在动物类公园,将收集的动物粪便定点沤肥“无痕化”处理,变废为宝并减少城市污染,实现垃圾减量。

2020年8月,西山国家森林公园首推“无痕西山”文明游园活动。游客在门区广场活动处免费领取可降解垃圾袋,游览结束后将游玩中产生的垃圾交到活动处,达到一定重量将免费获赠公园门票一张,以此激发游客共同参与、一起行动的热情,培养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该活动将逐步在全市其他森林公园展开。

2021年3月,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印发《2021年公园管理工作要点》,再次提出在西山国家森林公园试点基础上,积极推进“垃圾不落地”活动,与“无痕山林”行动、“自然北京无痕游”有机结合,选取一批新的试点公园,打造园林绿化行业垃圾分类科普宣传的窗口和特色品牌活动。

2022年4月,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森林公园环境整治的通知》,要求继续开展“无痕山林”活动,积极推行随票进门发放清洁袋并有效回收的制度。

近年来,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先后组织世界公园露营文化节、第十一届北京森林文化节、“无痕徒步 生态共生”自然友好型徒步活动等多项大型活动践行无痕游理念,并牵头开发“自然北京·发现”微信小程序,推进线上园林绿化科普知识宣传和服务,并向市民征集林绿化工作意见,为实现林区共治共享探索新路径。

无痕公园建设面临的难题

无痕公园建设提倡“从无痕山林到无痕户外,最终回归到无痕生活”,要求人民在态度、认知和行为上全面行之。但做好无痕公园建设,至少需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难题。

游客认知误差

当前,北京市全面开展垃圾分类已经将近4年,垃圾分类概念已经深入人心。人们在各自生活居住区,对于如何分类、如何投放已经有了自己一定的自我认知。但在公园游玩时,部分游客会产生一些认知上的偏差:认为果皮、果核作为厨余垃圾,是可以自然降解,成为植物肥料,所以扔在林地、绿地里的果皮果核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这就导致不少人游园时随手乱丢果皮、果核,而不自觉是错误行为。但事实上,不论果皮上农残或保鲜剂会污染土地,就是果皮自然降解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需要相当长时间,据一些资料介绍苹果核自然降解需要2周,香蕉皮需要6周,橘子皮甚至需要2年才能自然降解,这还是天气比较暖和的情况下。显然果皮果核自然降解速度远远低于人们扔垃圾的速度,降解过程中还容易招惹蚊蝇,增大疾病传播风险。

陌生环境冲击固有分类习惯

垃圾分类不是一个简单的物理分拣,而是一项具有执行难度的高成本行为。人民长期生活在一个熟悉的环境里,有着稳定熟悉的分类环境,还有普法监督员的督导,分类习惯都容易出现反弹下滑。一旦游客离开自己熟悉环境,进入一个陌生环境,原有环境下形成的道德约束会下降,自我效能降低,原有分类习惯更容易被打破,从而出现乱扔垃圾现象。而且还由于破窗效应存在,还会导致部分游客盲从,从出现一个垃圾,变成一个垃圾堆,增加园区清理的难度和成本。

公园体验较差导致逆反心理

公园作为人们生活休憩的一个重要场景,人们对其有良好的期盼和美好的憧憬。特别现在北京市大力推进无界公园建设,人们游园频次和可能将无限放大。无限的人流极大的考验着公园管理者的智慧和能力。一是如果园区分类投放设施布局不合理,跟游客游玩路线匹配度较差,游客一旦相当时间见不到垃圾箱又不愿意改变游玩路径,就会有垃圾乱扔乱象产生。二是园区垃圾清运处理能力有限,滞后于游客扔垃圾速度,就会造成垃圾桶满冒、周边垃圾落地,不仅气味熏人,招来蚊蝇,还会严重破坏园区环境卫生形象。三是园区游玩体验不佳,跟游客心理落差较大,会导致游客产生逆反心理,产生乱扔垃圾的发泄行为。

无痕公园建设的建议

加强宣传教育,纠正游客认知

垃圾分类是有一定执行难度的行为,只有朴素的分类意识还不够。公园管理者要在宣传上下大功夫,一方面要让游客充分认识文明出游,不只是停留在道德上的口号,还是法律底线,要让广大游客间形成分类共识和社会压力,用活用好游客群体监督力量,劝阻不文明游园行为。另一方面要根据园区游客特点,有针对性的加大垃圾分类宣传,持续向游客介绍正确分类知识,帮助游客纠正错误认知,践行无痕旅游,用大家力量共同维护园区环境。

科学设置分类设施,提升投放便利性

完备的分类设施是做好垃圾分类工作的前提。公园内游客游玩线路千差万别,公园管理者要进行科学研判,一方面要足额配备跟公园环境适配度高的分类设施,加强管理维护,保持周边环境整洁干净。一方面要根据季节特点、游客游玩路线,动态调整分类投放点,满足游客的不同投放需求,提升游客投放垃圾的便利性。

丰富旅游产品,满足游客需求

垃圾分类是需要游客有一定投入的行为,可能是时间,也可能是精力。不能让游客在垃圾分类中光付出,而不能从中有收获。公园要丰富旅游产品,尽可能多提供多样化服务,比如设置公共帐篷区,引导游客文明露营;捡垃圾换门票等,出让门票收入,降低公园维护成本等,增强游览体验,使游客获得足够多精神、物质收获,让游客自觉参与、乐于参与垃圾分类,真正做到无痕旅游。

完善测评体系,提高公园管理水平

垃圾分类需要久久为功,意味着无痕公园建设也是一项长期工程。这需要公园管理者创新管理思路,提高服务水平,积极创造条件,将无痕旅游倡导真正落到实处。而这其中涉及的居多管理服务工作环节,需要对设施配置、激励措施、建设效果等进行跟踪评估,强化问题导向,促进问题整改,提升建设水平,这就需要相关部门购买社会服务,引入第三方监测评估机构,构建一个公开公正、简洁明晰的监测评价体系,提质增效。

总结

清研科技依托清研集团多年城乡环境治理咨询规划、业务运营、第三方调研评价、信息系统建设经验,提供规划设计、信息系统研发、清扫保洁、垃圾分类收集转运、厕所改造管护、河道精细化管理、农民人居环境治理、公共设施管理维护、固体废弃物处置、第三方督查考核、文明城市创建等综合环境治理服务,致力于城乡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提升,助力政府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撰稿 | 田忠斌 清研集团城市管理研究部研究员

编辑 | 扆国超

图片 | 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