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研智谈 | 人口老龄发展趋势下的生动实践: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8亿,占总人口的19.8%,我国已经进入中度老龄社会。老龄人口的快速攀升催生了老年人服务的巨大需求,社区作为城市的基本空间单元,居住环境的适老化与老龄服务资源多样化程度会直接影响老年群体的生活质量,尤其是在“原居安老”理念主导下,社区打造老年友好的环境更为重要。

为更好地提升社区服务能力和水平,满足老年人在居住环境、日常出行、健康服务、养老服务等方面的需要,探索建立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工作模式和长效机制,2020年,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开展示范性全国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工作的通知》,并按照城镇和农村分别印发了《城镇标准》和《农村标准》细则。本文主要对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的现状、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案例进行分析并给出建议。

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基本现状

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6大工作任务

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工作任务包括六项:一是改善老年人的居住环境,核心是全面进行适老化改造、维修和配置,降低老年人生活风险。二是方便老年人的日常出行,核心是加强老年人住宅公共设施无障碍改造。三是提升为老年人服务的质量,主要是健康、生活照料。四是扩大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核心是引导和组织老年人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活动。五是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六是提高为老服务的科技化水平,核心是为老年人提供方便的智慧健康养老服务。

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4大阶段

第一阶段:示范创建阶段(2020-2022年)。2020年,启动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工作。2021-2022年,在全国创建2000个示范性城乡老年友好型社区,为全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第二阶段:示范推进阶段(2023-2025年)。进一步推进示范性城乡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2023-2025年,在全国再创建3000个示范性城乡老年友好型社区。

第三阶段:总结深化阶段(2026-2030年)。认真总结示范性城乡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模式,加强工作宣传,扩大创建范围,开展中期评估,到2030年底,老年友好型社区在全国城乡社区的覆盖率达到50%以上。

第四阶段:全面评估阶段(2031-2035年)。大力推广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经验和工作机制,评估创建效果,加强分类指导,进一步扩大城乡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的覆盖面,到2035年底,全国城乡社区普遍达到老年友好型社区标准。

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特点

目前国内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工作特点可概括为三点:

一是重视精神需求。在保证老龄群体居住、出行、医疗需求的基础上,重视老龄群体的精神需求与慰藉。通过成立老年文体团队、建立社区老年教育学习点、支持老年人参与志愿活动、提供心理健康疏导服务以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

二是科技助老智慧创新。利用智慧健康养老信息平台,收集老年人需求信息,鼓励智能健康养老产品进社区进家庭。帮助老年人学习电脑、智能手机等智能产品,缩小老年人群与青年人群之间的“数字鸿沟”,同时为使用智能技术困难的老年人在其高频活动场所保留必要的传统服务方式。

三是倡导社会参与。鼓励社区与老年大学和社会组织等合作在社区设立老年教育学习点,积极开展老年人科学普及、生命尊严等方面的教育。倡导社会鼓励老年人参与社会经济发展,实现自我价值。加大宣传媒体对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的宣传和推广工作,推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工作,不断扩大创建工作的影响力。

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示例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清波街道柳翠井巷社区

柳翠井巷社区是杭州市核心区域较为典型的老旧小区,社区总人口3681人,其中60周岁以上独居空巢老人320户。作为新中国最早成立的居民委员会之一,社区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协商共治、社会联动、服务优质的居家养老新模式,坚持“党建+民生”共融,推进老年之家等养老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新模式;通过引入第三方专业养老服务机构,不断实现为老服务“增能”;借助“睦邻自治会”“老墙门邻居”“金手指”结对活动等载体,营造和谐美好的为老服务新环境;通过提升配套、强化服务,整合多方资源,大力发展邻里关爱,不断满足老年人多元化需求,日益形成和谐、美好、健康的养老氛围。

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沧浪街道桂花社区

沧浪街道桂花社区面积0.35平方公里,老龄化近32%。桂花社区以“家门口的养老服务站”为切入点,联合社会组织、卫生服务机构等共建单位力量,配套打造包含日间照料中心、家庭医生工作室、文体活动室、幸福餐厅等功能场室在内的桂花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提供包含医疗护理、生活照料、文体活动等在内的16项服务清单,让老人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便捷的养老服务。今年,中心还引入中医诊所,为辖区居民提供中医问诊、中医治疗、中医保健等服务,进一步完善“家门口的”医养融合为老服务设施,提高为老服务品质。同时,桂花社区组建了14支志愿服务团队,依托“大红花荣归家园”项目,从中挖掘各行各业能手巧匠,鼓励退休人员加入银龄志愿者队伍,实现社区服务老人、老人助力社区的“双向奔赴”。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林城镇北汤村

北汤村以“七彩北汤”文化品牌为基础,打造“仁孝北汤志愿服务队”,以“心系老人情,敬老我先行”为宗旨,持续为老年人提供服务。打造居民自我健康管理创新机制,依托县级信息平台,建立居民个人“健康账户”,同时结合线下监测设备,以信息化手段抓取居民日常健康数据,开展全面健康管理服务。村民通过参与血压自测、学习养生知识、每日微信计步等各类健康活动获取“健康资产”,用于兑换健康服务、健康权益和健康礼品,提高村民健康意识和管理水平。为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扩大服务面,村委主动作为,成立便民丰收驿站,安排专人在驿站中提供服务,帮助老年人操作每月养老金的领取、存钱、取钱,水、电、话费等生活类缴费以及医保代收等工作,真正惠及全村老年人,备受村民肯定。

对构建老年友好型社区的建议

一是避免形式主义,常态长效评估。长期动态评估机制有助于政府掌握老年友好型社区的建设进程和效果,发现各地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存在的优势和短板。建议将包括老年人满意度等主观指标纳入考核范畴,同时,政府可委托第三方科研评估机构对各地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状况进行评估分析,以提升评估的客观性、科学性、公正性。

二是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创建老年友好型社区要结合当地实际和老龄群体经济水平等因素,根据老年人的突出需求精准施策,制定各地具体的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标准。

三是完善多元主体间的协同联动工作机制。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离不开环境规划者、政策制定者、地方政府、慈善组织、交通管理者等各方主体的参与合作,建议在共同价值和目标的基础上,明确主体合作投资回报策略,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发挥各自特长,强化协同联动,共同营造有利于推进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的合作机制和工作环境。

当前,我国正处于老龄事业改革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的重要战略窗口期。我们应以创建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为抓手,将“适老化”理念融入各项政策,在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中更多考虑人口老龄化趋势和老年人需求,促进社会生活环境从“成年型”向“全龄型”转变。

撰稿 | 尹玉鑫 清研集团公共服务研究二部研究员

编辑 | 陈泽玺

图片 | 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