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研智谈 | 旅游统计调查工作的优化路径

规范和精确的旅游统计作为衡量旅游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是认识旅游发展现状、研究旅游发展问题、制定旅游发展政策的重要依据。同时,旅游产业边界模糊,与其他产业交叉复杂,旅游统计工作也是公认的世界性统计难题。文化和旅游部制定的《全国文化文物和旅游统计调查制度》作为目前开展旅游统计工作的制度保障,对调查内容、调查对象和范围、调查方法、调查组织方式等做出了要求。以《制度》为依据,充分认识到科学合理的旅游调查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并梳理出目前旅游统计存在的诸多难题,是做好旅游统计和数据分析工作的重要前提。为此,各旅游研究人员、旅游从业人员针对旅游统计调查的相关话题多次进行探讨。

我国旅游统计的现存问题

统计口径问题

不同层级旅游统计数据无法纵向衔接。现行的旅游统计中的显著问题是统计口径不一致,以地方为整体规模的国内旅游是以接待地统计的数据为准,而以国家为整体规模的国内旅游是以出游地统计的数据为准。不同层级的旅游统计数据之间无法纵向衔接,这是传统旅游统计广受诟病的一个重要原因。

不同部门旅游统计数据之间存在差异。统计部门涉旅相关统计数据是基于社会面服务业与旅游业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各大行业的供给侧数据,是通过规上企业填报、规下企业抽样调查测算形成的全口径数据;而文旅部门的旅游统计数据核心是按照《全国文化文物和旅游统计调查制度》要求基于需求侧的抽样调查测算数据。

统计指标问题

(1)全域旅游对统计基本核算范围带来挑战

传统旅游统计的核算范围集中于对规模以上的住宿场所、旅行社和景区景点的统计,核算科目以旅游人数和收入为主。随着旅游形式的多样化和旅游需求的个性化,旅游供应商不断推陈出新,打造新型旅游产品。这部分旅游产品导致了核算科目的多样化和核算范围的扩大,给传统统计的核算范围带来了挑战。

(2)全域旅游对统计维度带来挑战

传统的统计数据大多局限在以旅游收入和旅游总人数为核心的数量指标之上,全域旅游模式下,旅游作为整个社会生态系统中的一环,是一种特殊的消费形式,要想全面反映新兴旅游业态的发展,旅游统计的衡量维度应从单纯的数量维度拓宽到质量维度。传统的统计指标无法全面反映旅游产业经济运行情况,需要通过更多指数、活跃度来深入分析产业发展情况。

大数据规范问题

当前,随着人们对大数据在旅游统计中应用前景的广泛认可,全国范围内出现了大量的旅游大数据中心,这些旅游大数据中心在大数据清洗和处理流程上常常按照各自的理解处理数据并发布相应的旅游大数据报告。如2019年“五一”假日旅游数据的统计中,联通大数据公司、穷游网、银联智惠共同发布的《2019“五一”旅游大数据报告》中,最大游客流入城市为北京,旅游人数441万,环球网与深大智能联合发布的《2019年“五一”出游数据报告》中苏州成为最热门旅游目的地城市,重庆移动发布的《2019年“五一”大数据》中,重庆一地的旅游人数已达到493万。一些省区的国内旅游统计人数远大于无论是人口基数还是经济发展水平明显更高的其他省份。此外,不同主体发布的旅游大数据报告中对同一地理尺度下的游客统计结果也并不相同,甚至差异巨大。

我国旅游统计问题存在的原因

国内旅游统计事业起步较晚,统计制度正在逐步完善

国内旅游统计事业起步较晚,1999年才形成全国统一的旅游统计调查制度,旅游统计制度真正建立发展到现在不足三十年时间,现行的旅游统计工作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伴随着中国旅游行政管理机构的不断调整,旅游统计事业不断推进,统计制度、体系也在不断发展完善中。

中国旅游统计制度发展变化

参考文献:刘洋,赵彦云,张鑫钰.中国旅游统计体系的现状、问题与现代化改革[J].统计与信息论坛,2023,38(09):17-31.

旅游产业综合性强,涉及部门较多,统计难度较大

从需求角度看,旅游活动从游前、游中到游后,涉及吃、住、行、游、购、娱等多个部门,与其他产业交叉性较大,旅游产业复杂程度较强。例如旅游餐饮统计的是“食客”的相关数据,但“食客”中存在非游客部分,需要通过抽样调查进行剥离,得到最终的旅游“食客”数据。从统计口径来看,尽管目前存在统一的制度规范,但各地区收集数据、处理数据的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各地区上报统计指标数据口径不统一,经常出现同一指标数值差异明显,无法简单汇总的现实问题。

旅游统计工具、统计技术较落后,统计人员较缺乏

受制于人员较少、经费不足、专业能力不足等问题,旅游统计队伍的综合力量比较薄弱。传统的统计方法是靠人工进行填报和抽样,导致游客规模计量不准确、统计工作效率不高。随着大数据技术等数字技术的发展,在假日统计中,运用手机信令数据加抽样调查互相验证的方法,是旅游统计方法的新趋势。

旅游统计调查工作的优化路径

整合现有数据信息系统,建立数据共享平台

随着我国旅游统计调查制度的不断完善,不少省市已经建立了旅游数据中心,融入了一些大数据源。但是,各省旅游数据中心的多个数据源并没有建立关联关系,信息孤岛现象非常突出。因此应积极建设国家、省、市、县四级和各省之间旅游统计数据的共享交流平台,对于不涉及机密的旅游信息数据实现共享,为旅游行业管理、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综合分析的使用提供有力数据支撑。

引入旅游业发展质量衡量指标

当前旅游业处于高质量发展阶段,旅游统计应该体现高质量发展特征,但是目前《制度》中的报表和指标主要是反映旅游业规模和结构,主要是总量速度指标,反映质量的指标不明显,因此现阶段有必要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的统计指标,为研判旅游业变革发展和质量提供数据支撑。建议在《制度》中新增国内旅游服务质量报表,增加反映服务水平的国内旅游服务质量综合指数,增加过夜率、人均出游天数等质量指标,综合反映高质量发展内涵。

规范大数据统计应用标准

大数据的应用使旅游统计时效性更强、数据更准确,但在实际应用中,不同主体处理旅游大数据的标准不一致,导致对同一地理尺度下的游客统计结果并不相同,甚至差异巨大。为提高旅游统计数据质量,有必要规范大数据统计应用标准。建议在《制度》中增加相关数据统计应用的要求,对于游客惯常环境识别、客流监测算法、大数据与传统调查结合,以及保护游客隐私等方面提出规范性要求。

清研专业旅游统计团队助力各地实践

清研文旅研究院隶属于清研智库,创始于2010年,为国内最早一批专注文旅行业开展研究的咨询机构。凝聚清华、北大、人大、北二外等高校智力资源,形成具有旅游统计、大数据、市场调查、数据建模等各专业的40余人研究团队。

目前,清研文旅研究院已为多个省份、地市提供旅游统计服务。研究院以《全国文化文物和旅游统计调查制度》为依据,通过定期开展抽样调查工作,系统掌握游客规模、停留时间、游客花费、客源地、过夜情况、旅游目的等信息数据,范围覆盖全省、全市。并对数据进行汇总统计与分析计算,测算县区、市州及全省相关旅游指标,撰写统计分析报告。

此外,“清研集团”自主研发了面向行业开放共享的数据采集平台“调研工厂”,支持明察暗访、网络问卷调查、面对面问卷调查、云电话调查、深度访谈、调研座谈会、固定样本组、调研培训等功能,是目前国内调研方法最为齐全、质控流程最为透明的调研平台,为旅游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平台支持。

撰稿 | 龙俊吉 清研集团旅游管理研究部研究员

编辑 | 陈泽玺

图片 | 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