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研智谈 | 数字医疗缓解“老龄化”挑战

当下我国面临着艰巨的老龄化挑战,老年人健康问题如大病、慢性病亟待解决。2023年全国“两会”上,“数字医疗”再度成为热议话题,在数字医疗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如何针对老年人加强“数字医疗”使用效率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现状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和国家大数据战略,拓展网络经济空间,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设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近十年来,我国互联网行业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数字技术产业体系构建、“传统+数字”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目前已取得了丰硕成果。

2022年7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2022)》指出,当前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数字经济规模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二,2021年已达到45.5万亿元,占GDP比重提升到39.8%,电商交易额、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全球第一。零售、餐饮、旅游到办公、教育、医疗等各类传统服务市场均因实现数字化转型,将线上线下相融合而繁荣发展。

“老龄化”背景下“数字医疗”发展现状

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改变了传统的就医方式,打破了卫生服务的时空限制与时间限制,使越来越多的公众享受到技术进步带来的数字红利。在互联网诊疗方面,2022年3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试行)》;9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截至2022年12月,我国互联网医疗用户规模达3.63亿,较2021年12月增长6466万,占网民整体的34.0%。互联网医疗规范化水平持续提升。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老年人在现代信息技术领域存在“天然弱势”,难以享受到互联网+医疗服务带来的便捷性。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有2.64亿,占总人口比重的18.7%,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据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称为《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60岁及以上老年群体是非网民的主要群体,我国60岁及以上非网民群体占非网民总体的比例为37.4%,较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高出17.6个百分点,医疗“数字鸿沟”问题日益凸显。

针对老年人“数字医疗”,我国积极出台相关政策,如《移动互联网应用(APP)适老化通用设计规范》和《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水平评测体系》等。实际上,健康中国建设过程中“每一个公民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都应该被尊重”,信息时代下,加强老年人就医数字鸿沟问题治理,对于保障老年人医疗服务需求,进一步维护卫生公平与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老龄化”背景下“数字医疗”面临的挑战

老年人作为健康脆弱人群,易受到常见病、多发病的困扰,医疗“刚需”大。同时,随着医疗产业数字化的不断发展与成熟,传统线下人工办理业务已逐步由线上自助办理代替,而老年人对接触与学习新兴事物往往效率较低,且部分老年人可能选择忽视或拒绝的方式,互联网使用率较低。

《报告》数据显示,非网民认为不上网带来的各类生活不便中,无法现金支付占非网民的19.0%;无法及时获取信息,比如各类新闻资讯占非网民的17.1%;买不到票、挂不上号的比例为16.1%;线下服务网点减少导致办事难,占非网民的15.6%,难以享受数字医疗带来的便利性。

同时,数据显示,使用技能缺乏、文化程度限制、年龄因素、设备不足是非网民不上网的主要原因,分别占比58.2%、26.7%、23.8%、和13.6%。

“老龄化”背景下“数字医疗”未来发展方向

全国“两会”总结发现当前数字医疗发展仍然缺乏高位引领,创新中心集聚度不高,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大健康产业发展不充分,数据资源、技术资源和产业链资源一体化协同创新平台尚未建立,人才瓶颈等较为明显的问题。再结合当下老龄化程度加深的背景,提出如下建议:

加强政府引导性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政府应充分发挥其在资源配置中的引导性、弥补性作用,重视落后地区的数字医疗硬件设施建设,优化城乡资源分配,提高地区经济、医疗和信息资源配置效率。一方面,政府部门应重视农村边远地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互联网服务覆盖率,深度下沉互联网基础资源,增强信息技术的可及性和便利性。如通过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方式让老年人获取智能设备及互联网,提高老年人互联网接入率。另一方面,政府可采取减免税务、增加补助等方式,吸引更多的城市医疗机构与农村边远地区医疗机构形成帮扶合作关系,以此促进城市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缓解地区经济发展和医疗资源配置不平等的问题,使农村偏远地区的老年人能享受到远程会诊、远程手术等数字医疗红利,增加卫生资源的公平性和可及性,促进老年人健康生活。

强调适老性服务建设,确保服务针对性供给

要想消弭老年医疗数字鸿沟,使老年群体从数字医疗服务中获益,就必须加强医疗服务的适老化设计,保证其可使用性。首先,应净化互联网内容,营造良好的数字医疗环境。相关管理部门应联合平台、企业共同加强数字医疗监管力度,严厉打击网络诈骗和虚假广告,净化互联网内容。

其次,医院需着眼于线上线下医疗服务的适老化建设,创建老年友好医院。在线上服务方面,加大与信息企业的合作,搭建专门的老年人线上服务平台,开发大按键、流程简化的智能终端,采取加大字体、语音输入、语音提示等老年友好功能。在线下服务方面,则要保留传统人工服务方式,设立老年人进院通道,保留挂号、缴费、打印检验报告等人工服务窗口,组建“一站式”服务流程,并配备导医、义工等人员协助老年人就诊,缩短老年患者跑腿时间,确保数字素养低的老年人也能享受医疗服务,充分体现医疗服务的包容性。

关注老年主体需求,提升老年人相关能力

由于社会对老年群体存在部分偏见,当前社会上很少有提升老年人健康信息素养的培训课程,使得老年人缺乏再学习机会,难以提高自身相关能力。因此,给老年人提供再学习机会,对于消弭老年医疗数字鸿沟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政府应制定相关教育政策,如将老年人网络/手机技巧使用等健康信息素养提升纳入国民基础教育、将老年人健康信息素养提升纳入数字中国建设等。其次,政府、学校、社区、企业等多方协同,开展老年人健康信息素养教育行动,开设老年信息课堂,给老年人提供数量充足的、可供选择的健康信息素养提升机会,激发老年人主动学习信息技术、使用信息技术的热情,提升老年人信息能力和素养。最后,发挥家庭内数字反哺的重要作用,鼓励子女与老人多交流,把数字思维和数字技能传授给老人,带动他们更好适应数字化生活。

撰稿 | 闵雪 清研集团江苏子公司研究员

编辑 | 陈泽玺

图片 | 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