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研智谈 | 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各地全面向”新”

新质生产力概念的提出有着鲜明的时代背景和特点。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旧的动能正在衰落、衰减,新的动能正在培育、成长。这种新旧动能转换、发展方式的转变必然会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对产业结构、消费者、乃至中国经济在国际社会上的地位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过去外延扩张型的发展方式已经不可持续,未来要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这就要求经济进一步增长,借力于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因此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通过市场化交易,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数据资源应用。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

2023年9月,习近平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强调“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新质生产力”自2023年首次提出以来,热度不断攀升。2023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2024年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新质生产力”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被列为2024年十大工作任务之首。

聚焦战略新兴和未来产业领域

与新质生产力相关的内容中最突出的是两大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长期发展后转化为未来产业,二者又共同推动新型工业化的实现,继而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实现,而现代化产业体系又反作用于新型工业化,为新型工业化提供基础和支撑,并最终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服务。

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国家统计局令第23号),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数字创意产业、相关服务业等9大领域。

战略性新兴产业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工信部联科〔2024〕12号),未来产业由前沿技术驱动,当前处于孕育萌发阶段或产业化初期,是具有显著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和不确定性的前瞻性新兴产业。包括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六大方向。

六大未来产业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近期各省市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陆续出炉,新质生产力作为我国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正迎来中央到地方的部署。

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新质生产力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新质生产力区域发展评估报告(2024)》显示,在省级层面(我国台湾省、香港与澳门特别行政区未纳入评估范围),北京、广东、江苏、上海、浙江、山东6个省级行政区位居第一梯队,属于领先发展类;在城市层面(包含直辖市和地级行政区),北京、上海、深圳3个城市进入领先发展类的A+等级,广州、杭州、武汉、成都等7个城市进入领先发展类的A等级;在区县层面(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的行政区),北京海淀区与朝阳区、上海浦东新区、深圳南山区4个行政区进入领先发展类的A+等级,广州黄埔区、天津滨海新区、杭州上城区等11个行政区进入领先发展类的A等级。

2024年3月,西南财经大学财经学院发布《新质生产力指数研究报告(2012-2022年)》,报告提到新质生产力水平与经济基础、科技基础、产业基础、人才资源等因素密不可分。从省级差距和空间分布来看,各省新质生产力水平存在差异,东部、中部地区保持着良好的上升趋势和增长速率,西部和东北部地区发展势头良好,仍存在较大的提高空间。各地区具有不同的资源禀赋,因此要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快释放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从经济带发展情况来看,长三角地区以日渐活跃的协同创新、更为扎实的产业协作、加速联通的基础设施等不断构建起新质生产力的良好基础。京津冀地区在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方面表现突出,其他经济带也要根据区域特色,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北京

北京市委书记尹力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要充分发挥首都优势,推动形成符合首都定位、彰显创新优势、厚植绿色底色、深化区域协同、充满发展活力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格局。要充分发挥教育科技人才领先优势。落实好基础研究领先行动,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重点发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量子信息、机器人等未来产业。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加快建设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深化中关村先行先试改革,营造一流创新生态。推进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

加快培育金融科技、绿色金融等新增长点,支持北交所做大做强。激发信息服务业更多新动能,形成多点开花局面。推动制造业重点项目尽早稳产达产,形成更多贡献。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中关村含金量。

此外,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超高清视频全产业链优化升级等。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提出,促进新能源、新材料、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开辟量子、生命科学、6G等未来产业新赛道。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上海

上海将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把更多科技成果运用到具体的产业和产业链上,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重点是发挥好自身基础优势,从三个方面持续提升产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和融合化发展水平。

一是推动“2+2”,着力巩固传统产业优势地位。像汽车、钢铁、化工。现在一手抓“两业融合”,也就是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尤其是要继续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还有一手是抓“两个转型”,就是促进所有的产业,尤其是传统产业,要实现数字化转型和绿色低碳转型,通过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赋能传统产业,把传统产业打造成新质生产力。

二是壮大“3+6”,着力打造新兴产业创新高地。“3”就是中央赋予上海的三大先导产业,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去年三大先导产业的规模已经达到1.6万亿元。上海要实施好新一轮的“上海方案”,持续突破一批“卡脖子”的关键环节,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6”是上海有特点、有基础的六大重点产业,要加快打造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车、高端装备4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先进材料和时尚消费品两个5千亿级的产业集群。

三是培育“4+5”,着力抢占未来产业发展高地。“4”是四大新赛道产业,主要是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元宇宙和智能终端;“5”是五大未来产业方向,包括未来健康、未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空间,还有未来材料,上海都制定了行动计划、行动方案,要继续加大颠覆性技术、前沿技术布局,打好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坚战,努力在若干细分领域率先确立产业发展优势。

总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各地应在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的同时,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自身发展禀赋,科学研判产业本身发展规律,因地制宜做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布局与谋划。

撰稿 | 冯楠楠、刘丹 清研集团资源环境研究部研究员

编辑 | 扆国超

图片 | 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