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研智谈 | 全国碳市场建设全面加速 助力我国双碳目标稳步迈进

随着国家绿色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国在迈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道路上的关键一步——全国碳市场的建设,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力度推进。这一重大举措不仅标志着我国节能减排步入新的发展阶段,更是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重要贡献。

全国碳市场建设现状与进展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体系建设自2021年7月正式启动以来,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与成效。这一重大举措标志着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实现低碳转型方面迈出了坚实一步。全国碳市场的建立,旨在通过市场机制配置资源,促使企业主动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达成国家“双碳”目标提供了一条重要路径。

目前,全国碳市场已成功纳入电力行业作为首批重点排放单位,并逐步向钢铁、化工、建材等其他高能耗行业拓展,覆盖范围的不断扩大充分体现了我国对各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高度重视以及坚决执行绿色发展战略的决心。截至2023年12月,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4.42亿吨,累计成交额249.19亿元,这不仅印证了市场机制在降低企业减排成本、激发企业自主减排潜能方面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同时也反映了市场主体对于碳排放权交易的积极参与和市场需求的日益旺盛。

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及累计成交额

数据来源: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

为保障全国碳市场的规范运行和公正透明,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在制度建设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努力。一方面,监管体系得到了持续强化,严格实施了碳排放数据核算、报告与核查制度,确保了碳排放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从而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科学决策的基础,也为市场参与者营造了一个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另一方面,价格发现机制也在不断完善中,通过竞价交易、协议转让等多种灵活多样的交易方式,全国碳市场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碳排放的社会成本,引导市场价格合理形成,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绿色技术的研发应用。

总体而言,我国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成功推进,不仅是对全球气候治理的重大贡献,也是推动国内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引擎。随着市场机制的日趋成熟和覆盖面的不断扩大,未来全国碳市场将在引导产业绿色发展、助力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过程中发挥更为关键的作用。同时,也将持续关注并积极解决碳市场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问题,如何进一步提高市场流动性、完善碳定价机制、加强跨部门协同监管等,以确保全国碳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为我国乃至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挑战注入强大动力。

全国碳市场建设如何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全国碳市场的构建与发展,在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宏伟目标的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一市场机制的引入,通过市场经济的力量,将无形的碳排放权转化为有形的经济价值,为企业提供了明确的减排经济信号。

首先,市场化手段促使企业从经济效益角度审视自身的碳排放行为。当碳排放成本成为直接影响企业盈利水平的因素时,企业自然会积极寻求降低碳排放的技术创新与能效提升。比如,加大研发投入,采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提高设备能效,以及推广节能技术和循环经济模式等。这种由市场驱动的低碳转型,相较于行政命令更为持久且有效,它激发了企业的内生动力,从源头上推动了碳排放量的下降。

其次,全国碳市场通过科学合理的碳配额分配体系,鼓励高排放企业进行深度减排改造或产业转型升级。对于那些在现有生产技术条件下难以达到排放标准的企业来说,购买碳排放权成为其完成减排任务的重要途径,这进一步刺激了高排放行业向低排放或零排放方向转变。同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逐步淘汰落后产能,有利于培育和发展绿色新兴产业,促进国家整体经济结构向更加低碳、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再者,完善的全国碳市场为绿色发展注入了强大的金融驱动力。随着碳资产逐渐被认可为一种新型的投资标的,投资者开始关注并投资于能够产生碳信用额度的绿色项目,如风电、光伏、储能、节能减排技术等领域,这无疑为这些低碳项目的融资打开了新的渠道,也有力地支持了全社会向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此外,全国碳市场还具有推动区域间协同减排的作用。通过统一的碳定价机制,消除了不同地区间的碳排放壁垒,鼓励资源跨区域优化配置,使得各地可以根据自身禀赋优势选择最适合的发展路径,从而促进全国范围内低碳发展水平的均衡提升。例如,拥有丰富可再生能源资源的地区可以通过出售多余的碳配额,获得经济收益,而能源密集型地区的产业升级则可以得到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在全球视野下,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并以建设全国碳市场的方式展示了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决心和行动力。中国的实践不仅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碳交易制度设计及实践经验,同时也强化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的信心和期待。中国的碳市场正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有望成为全球碳交易网络中的重要一环,对推进全球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因此,全国碳市场的建设和完善不仅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有效工具,更是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引擎。通过市场机制引导资源配置,激发企业技术创新活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绿色低碳领域,并推动区域乃至全球范围内的协同减排,为我国乃至全球气候治理贡献了不可或缺的智慧与力量。

未来展望及挑战应对

展望未来,全国碳市场的建设与发展将沿着深化改革和拓宽覆盖的路径持续深化。一方面,为了更全面地反映各类经济活动的环境影响,全国碳市场将进一步扩大其涵盖行业范围,从现有的电力、钢铁等重点排放领域逐步扩展至化工、建材、交通等多个高能耗产业,形成更为完整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

同时,为确保市场活力与效率,提升市场流动性将是关键一环。这包括完善碳配额分配机制,使之更加科学合理且具有激励作用,鼓励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节能减排提高碳资产价值;推动碳排放权二级市场的活跃度,引入更多的市场主体参与交易,并积极探索金融创新工具的应用,如碳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品交易,以丰富市场风险管理手段,增强市场对价格波动风险的应对能力。

在政策协同方面,全国碳市场将深度融合其他绿色政策工具,构建起系统而紧密的绿色政策矩阵。例如,环境税制度将与碳定价相结合,通过对高碳排放行为征税,形成“碳价+税制”的双重约束机制;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则可在资金供给端引导资本流向低碳项目,形成正向激励,支持清洁能源、能效提升等减排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这些政策工具的协同效应不仅有助于强化碳市场调节功能,还将在整体上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向绿色低碳转型。

然而,随着碳市场建设的深入,也将面临诸如数据质量控制、市场化程度提升、国际接轨及协调等一系列挑战。对此,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监管体系建设,建立透明高效的市场运行规则,培养专业人才,以及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借鉴并引入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不断优化和完善我国的碳市场机制,从而确保全国碳市场能够在助力国家实现“双碳”目标的道路上发挥更加积极有效的作用。

全国碳市场的加速建设不仅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模式深度转型的标志,也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面对未来的机遇与挑战,让我们携手共进,砥砺前行,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创新的精神和坚定的决心,共同谱写我国绿色低碳发展新篇章,如期完成碳达峰、碳中和的伟大使命。

撰稿 | 李妍 清研集团能源电力研究部研究员

编辑 | 陈泽玺

图片 | 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