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研智谈 | 国内外低碳社区建设专题分析:模式、案例与建议

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我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而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十四五”和2035远景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城市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核心场所。据统计,城市地区承载着我国60%的常住人口,碳排放量占总量的70%以上,必然在碳达峰碳中和进程中扮演更重要角色。社区作为城市的“细胞单元”,是人们工作、生活、居住的主要场所,是城市践行低碳理念的重要空间载体,也是低碳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清研集团能源电力团队梳理了国内外37个低碳社区建设典型案例,并就其中8个案例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我国低碳社区建设提供参考。

一、前言

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最先提出“低碳经济”概念,“低碳”概念随之进入公众视野,低碳城市、低碳社区等各种“低碳”提法也应运而生。社区是人们工作、生活、居住的主要场所,是城市践行低碳理念的重要空间载体,也是低碳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贝丁顿社区在能源白皮书的倡导下成为英国首个低碳示范社区,对整个世界的低碳化发展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和广泛的借鉴意义。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双碳”目标,而这一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国家层面的推动,更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参与低碳社区建设正是公众推动低碳社区建设,打造低碳生活方式,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方式之一。

二、国内外低碳社区基本概况

低碳社区建设源于英、德、瑞等欧洲发达国家,目前已形成较多可供借鉴与推广的模式。据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国外较为典型的低碳社区有英国贝丁顿社区(Beddington)、丹麦的太阳风社区、瑞典的哈马比社区(Hammarby)等29个。国内较为典型的有中山市小榄镇北区社区、扬州南河下低碳社区等8个。下面我们从建设模式、建设类型、建设内容、建设特点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建设模式

当前国外低碳社区建设模式主要以居民自建、非政府组织运作、政府与居民组织协作、政府与开发商主导四类为主;国内主要以政府自建、政府与开发商主导以及开发商建设三类为主。

表1:国内外低碳社区典型案例建设模式列表

清研智谈 | 国内外低碳社区建设专题分析:模式、案例与建议

(二)建设类型

国外低碳社区建设多以社区更新、棕地改造为主,仅有少部分为新建社区。棕地更新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治污成本高,所以政府的介入和支持十分必要。国内低碳社区则以新建为主,仅少部分为棕地改造,目前已建低碳社区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与商业产业园区相结合,以产业为主导实施零排放的社区;二是以社区街道活动形式开展,强调低碳生活或节能减排理念的社区。

(三)建设内容

国内外低碳社区建设均强调利用低碳技术和策略对社区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进行治理,以降低社区能源(水、电、气、暖等)、交通、固废等系统的碳排放。整体主要围绕清洁能源、建筑设计、资源利用、绿色交通、家居节能5方面展开。

表2:国内外低碳社区建设典型案例建设内容梳理

清研智谈 | 国内外低碳社区建设专题分析:模式、案例与建议

(四)建设特点

国内外低碳社区整体建设特点可概括为四点:

一是政策法规鼓励扶持。国家通过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扶持鼓励规划设计低碳化、社区建筑材料低碳化、社区环境低碳化、家居装修低碳化、社区文化低碳化等,以达到减少化石能源零消耗的目的。

二是持续发展核心驱动。强调充分利用本地可再生、可回收材料,最大限度做到建筑材料循环利用,实现社区零碳排放。

三是新技术的整合及作用。以智能家居、线上共享生活APP开发等形式,形成社区共生利益媒介,让社区居民便捷参与社区事务管理、共享生活资源与基础设施。

四是倡导公众参与。居民参与是建设低碳社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居民长期在城市社区中居住、生活、工作,对如何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比外来者更清晰,更有利于推动低碳社区建设。

三、国内外低碳社区典型案例分析

社区作为城市最小尺度的社会和地理单元,在推广低碳技术、政策和生活方式上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易操作特点。

(一)国外低碳社区典型案例分析

国外低碳社区发展起步早且成熟。综合国内外低碳社区规划建设实践,国外低碳社区建设主要策略集中在转变规划目标、优化社区结构、倡导低碳交通、利用新技术新能源、增加绿地碳汇、增强低碳管理和倡导低碳生活方式等方面。

表3:国外低碳社区典型案例分析

清研智谈 | 国内外低碳社区建设专题分析:模式、案例与建议

(二)国内低碳社区典型案例分析

国内低碳社区建设起步晚,主要以示范项目为主体的实验性社区出现,多由地方政府或开发商推动,以实验项目为载体寻找可以实施推广的低碳发展规划建造模式,如中新天津生态城、北京长辛店低碳生态城等。

表4:国内低碳社区典型案例分析

清研智谈 | 国内外低碳社区建设专题分析:模式、案例与建议

四、结论与建议

实现2060年“双碳”目标,碳中和社区建设将会起到重要作用。当前,我国低碳社区建设正逐步推进,但碳中和的技术路径尚不成熟、经济成本较为高昂,短期内从碳吸收端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并不现实,社区尺度的碳减排具有更简单、更灵活、更容易操作的优势,因此,实现碳中和的建设目标应首先应加快建设低碳社区。目前,展现在大众面前的低碳社区仍处于研发成果分散于各类项目中的初步实践阶段,惟有形成系统集成于一个项目或社区,才可能形成真正的近零碳、零碳成果,我们距离真正的零碳社区生活,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基于以上研究和思考,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建立社会、经济与环境目标复合的规划目标体系,将低碳社区规划理念和目标具体化、指标化,更易于实施和监控。

二是结合我国社区实际和中国居民消费、行为特点,摸清不同类型社区碳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低碳策略。

三是重视个体或民众在碳减排中的力量和智慧,形成“自下而上”的碳减排模式,充分组织动员民众进行碳减排行动,培养居民低碳生活意识,必要时给予一定财政奖励和优惠政策扶持。

四是分析阻碍碳减排因素,如制度障碍、法规障碍、文化障碍等,研究各种障碍之间的作用机制,有针对性制定消减障碍的行动方案。

参考文献

[1] 王淑佳,唐淑慧,孔伟.国外低碳社区建设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以英国贝丁顿社区为例[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0(03):57-63.

[2] 王晶晶.我国的城市低碳社区研究逻辑与展望[J].城市,2018(03):48-58.

[3] 陈佳佳. 国内外低碳社区建设研究进展[C]//.2017城市发展与规划论文集.,2017:14-18.

撰稿 | 赖敬宇 清研集团能源电力部研究员

编辑 | 陈泽玺

相关文章